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這個氣,就跟藺相如說:“您的地位比廉將軍高,他罵您,您反而躲著他,讓著他,他越發不把您放在眼裏啦!這麼下去,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他們:“廉將軍跟秦王相比,哪一個厲害呢?”手下說:“那當然是秦王厲害。”藺相如說:“對呀!我見了秦王都不怕,難道還怕廉將軍嗎?要知道,秦國現在不敢來打趙國,就是因為我們國內文官武將一條心。我們兩人好比是兩隻老虎,兩隻老虎要是打起架來,不免有一隻要受傷,這就給秦國造成了進攻趙國的好機會。你們想想,國家的事要緊,還是私人的麵子要緊?”
藺相如的這番話,後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裏。廉頗慚愧極了。他脫掉一隻袖子,露著肩膀,背了一根荊條,直奔藺相如家。藺相如連忙出來迎接廉頗。廉頗對著藺相如跪了下來,雙手捧著荊條,請藺相如鞭打自己。藺相如把荊條扔在地上,急忙用雙手扶起廉頗,給他穿好衣服,拉著他的手請他坐下。藺相如和廉頗從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負荊請罪”告訴我們寬容是一種美德,但是寬恕傷害自己的人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把怨氣甚至仇恨從心裏驅趕出去,的確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胸襟。其實,一個人的心如同一個容器,隻有心中充滿愛的人,才能用越來越多的愛,把仇恨排擠出去。
我們做人做事,應多為對方考慮,多站在對方的角度替對方著想,將心比心,應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與寬容別人。心存他人,才會有自己的空間。人總是喜歡和寬容厚道的人交朋友的,正所謂“寬則得眾”。
在生活當中,孩子由於缺乏閱曆,認識膚淺,處理問題往往衝動、急躁,不能克製自己,對別人缺乏理解與寬容,稍微受點委屈就大發脾氣,怨天尤人。為此,父母們必須讓孩子懂得控製情緒,體諒他人,幫助孩子明確憤怒與衝動會帶來的惡果,從而使孩子健康地成長。
關愛別人快樂自己
21世紀的今天,我們不僅要教孩子學會生活,學會學習,更要教孩子學會關心,重視培養關愛、同情、友善等良好品質。因此,每個父母不僅要把愛給予孩子,還應教育孩子把愛傳遞給他人,讓孩子懂得,他的生活與別人息息相關,他的快樂與滿足,都是與別人為他付出的精神上和肉體上的力量分不開的。
【情景再現】
在一次戰爭中,一位士兵看到一個男孩所站的位置附近濃煙滾滾,他來不及顧慮,衝過去把男孩壓在自己身下,沒想到一下子後麵就傳來一陣爆炸聲,他回頭一看,自己剛才所站的地方出現了一個窟窿。士兵捏了一把汗,本想救小男孩,結果也救了自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千萬不要吝惜自己對別人的關心,對人的幫助也方便了自己。中國有句俗語:“予人玫瑰,手有餘香。”說的是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你也會有所收獲。人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而是社會中的一員,隻有依賴於各種各樣的關係才能夠生存下去。試想,假如人與人之間都沒有關心,有的隻是廝殺與掠奪,恐怕人類一出現就趨向滅亡了。你關心了他人,給予幫助,他們也不會置你於困境中不理的。關心滋生了理解與攙扶,這就是關心他人的意義所在。
【情景再現】
有一則這樣的小寓言,說有一個國王有一天,出去微服私訪,走到一個很偏遠的地方,投宿到一個陌生的老人家。半夜裏,他被一陣喧鬧聲驚醒,發現一個渾身是血的人闖進老人家。那個人說,後麵有人追我。老人說,那你就在我這兒避一避吧。就把他藏起來了。國王嚇得不敢睡,一會兒看見追兵來了。追兵問老人,有沒有看到一個人跑過來?老頭說,不知道,我家裏沒有別人。後來追兵走了,那個被追捕的人說了一些感激的話也走了。老人關上門繼續睡覺。第二天國王問老人說,你為什麼敢收留那個人?你就不怕惹上殺身之禍?
老人淡淡地跟他說,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幫助的人,幫助別人是快樂的。但是,假如幫助他人的目的是為了回報,對別人隻是滴水之恩,就要他人湧泉相報,那麼幫助就不是關愛,而是一種狹隘與自私的表現。
學會關心,就是學會愛,培養孩子關愛他人,這不僅要從點滴做起,更要從小抓起。沒有愛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