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法則26:世界的中心不是自己(1)(1 / 2)

所謂的寬容,就是能寬恕和原諒他人的一些過錯,不要去計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恩恩怨怨,善待他人,並多給他人予諒解、包容。當你在給予他人寬容的時候,實際上何嚐不也正是在寬容著自己。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反過來看看自己,我們誰能保證自己在一生中不做錯事,誰又能保證自己不會在無意中傷害到別人。在做錯事情的時候,在傷害了別人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很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諒解和寬容。以己之心比人之心,給人予寬容,其實也是給自己留下了一個海闊天空的境地。

“禮之用,和為貴”,尤其是在提倡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寬容大量顯得更為重要。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構建人與人之間的和睦,從而推動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社會的和睦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友好相處,離不開社會各階層人際關係的和諧。和諧的社會,也隻有由這無數個小範圍內群體的和睦,才能構建成整個大社會的整體和諧。

楚國有一個英明、果決的國王——楚莊王,在他的治理下,楚國由一個新興的小國逐漸變得強大起來。有一天,楚莊王宴請文武百官,宮內的妃嬪們也都出席,大家一起飲酒作樂,聽歌賞舞。宴會一直進行到晚上,這時,天已經黑了,外麵刮著大風,好像要下雨的樣子,可是大廳中燭火通明,輕歌曼舞。忽地,從舞女中轉出一位絕色佳人:她,上著白藕絲對衿仙裳,下穿紫綃翠紋裙。滿頭珠翠,顫巍巍無數寶釵簪;遍地幽香,嬌滴滴有花金縷細。臉蛋如三月桃花,纖腰似春之楊柳,說不盡的體態風流,豐姿綽約。這美女是莊王最寵愛的許姬。此刻,她奉莊王之令為群臣斟酒。她輕盈得燕子一般,一會兒飛到東,一會兒飛到西。群臣一個個著了迷,瘋狂的喧鬧聲一下子全沒了。

突然,一陣大風撲到大廳上,吹滅了所有的蠟燭。許姬正為一人斟酒,那人趁著黑燈瞎火之際,拉住許姬的袖子,去捏她的手。許姬倒也是個厲害的女人,她順手牽羊地把那人帽子上的纓子揪了下來,快步來到莊王前告狀,要莊王快命人點燭,看看是誰竟敢調戲她。調戲君王的寵姬,無疑是對君王的羞辱。這是大逆不道的行為啊!但莊王想了想,卻高聲喊道:“切莫點燭!寡人今日要與諸卿開懷暢飲,不用打扮得衣冠齊整的了,大家統統把帽子上的纓子全摘下來吧!”當莫名其妙的文武官員都把帽子上的纓子摘下後,莊王才叫點燭。這樣,莊王和許姬始終都不知道拉袖子的是誰。直到天亮,君臣才心滿意足地散去。

許姬回到宮裏,非常生氣。楚莊王卻笑一笑,說:“我請大臣喝酒,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玩得盡興。酒後失態,是人之常情。如果我為了這點小事而治大臣的罪,不僅讓宴會大煞風景,而且會讓大臣覺得羞辱,這就不是我設宴的本意。”

後來,楚莊王攻打鄭國,有一位名叫唐狡的將軍特別勇敢,他衝鋒陷陣,斬將奪關,屢建奇功,令楚軍士氣高漲。楚國軍隊一直打到鄭國的首都方才收兵,楚莊王也因此威名大振。原來唐狡就是在宴會上被許姬扯斷帽纓的人,他奮勇殺敵,正是為了報答楚莊王的寬容大度。

楚莊王為了包容犯錯誤的大臣,而命令大家一起扯斷帽纓的這次宴會,成為中國曆史上有名的“絕纓會”,“楚莊絕纓”這個成語也因此產生。人們用這個成語勸誡大家要寬容待人。

寬容是孩子的美德

寬容是一種理解,是一份坦誠。試想,這個世界如果缺少了理解與寬容,充斥在我們周圍的一定是相互猜疑與抱怨,家庭裏夫妻之間的埋怨、單位裏同事之間的虛偽、生活中朋友之間的隔閡。長此以往,那我們賴以生存的這個世界將變得沒有任何色彩,失去的將是我們最為寶貴的真誠、友誼與信任,真到了那時,才是我們最大的悲哀。寬容是一種思想境界,是一種胸襟和氣度,更是一種美德。

【情景再現】

王小鵬已經是小學六年級的孩子,是個愛學習的男孩,由於學習成績在班裏一直名列前茅,因此非常自負。在家裏,王小鵬已經認為自己是個大人了,對於父母說的話越來越不放在心上。在學校裏,王小鵬也非常清高,不太願意與成績不好的孩子一起玩,覺得跟他們在一起沒什麼意思。對於科任老師,王小鵬也不太尊敬,他認為老師的水平不過如此,自己自學都能夠學到很多知識。唯一令王小鵬比較敬重的是他的班主任藍老師。藍老師是一位快退休的語文老師,他對王小鵬非常好,經常給王小鵬介紹一些學習方法,講一些名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