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導讀】
一位成功又有愛心的總經理,永遠忘不了小時候他父親做的一件小事。
一次父親帶他去排隊買票看電影。排在他們父子前麵的,是一對夫婦和一個孩子。看上去,這家人的生活並不富裕,身上穿著廉價的衣服,卻洗得很幹淨。他們嘰嘰喳喳地談論著。看他們的興奮勁兒就知道,這將是他們生活中一個十分精彩的夜晚。
當售票員小姐問要買幾張票時,那位父親回答:“我們需要3張大人票。”售票員小姐告訴了他票的價錢。
孩子的母親拉了拉丈夫的手,望著他。那位父親的嘴唇開始顫抖,他朝前靠了靠,又問道:“你剛才說的是多少錢?”售票員小姐又重複了一遍。那位父親的臉上露出難色,慢慢俯下身去,打算告訴孩子,因為帶的錢不夠,今晚看不成電影了。
這個時候,男孩看見自己的父親把手伸進衣袋,掏出一張50元的鈔票,又悄悄地把它扔到地上——男孩知道,其實自己的家境也不是很寬裕。
男孩又看到父親彎腰撿起那張鈔票,拍著那位父親的肩膀說:“先生,您的錢掉了!”
那位父親馬上領會了父親的好意。他接過鈔票,忍著淚水,激動地說:“謝謝!”這些錢實際上意味著很多,很多。
那天晚上,男孩跟父親回家了。雖然父子倆沒能看成電影,但男孩卻非常高興。雖然爸爸沒有直接說出“做人要有愛心”這樣的話,但父親真誠助人的行為卻給兒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這些行為成為日後滋養他成長為有作為、有愛心的人的養分。行為的作用,確實勝過千言萬語。
作為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要獲得別人的關心幫助,首先要學會關愛他人。有這樣一句話:“投之以桃,報之以李。”一個懂得關照他人的人,才能得到更多的人關照,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在互幫互助中,在愛的奉獻中,生命才能充滿無限的力量。誰在愛,誰就在活著。一個充滿愛意的溫馨世界能支撐起人類生命的發展和延續。
【情景再現】
據說有一個單位聘用人,通過筆試的人將去參加麵試,麵試考場的門口橫著一把掃把,許多人毫不在意地跨過掃把,隻有一位青年蹲下來拾起掃把停放在門後,結果隻有這個青年人被聘用了。他的一個小小的舉動方便了別人,也開啟了自己的成功之門。因為,關心他人不僅體現了你個人的道德品質,也反映了你的人文素養。
這種精神無論是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異常寶貴的,他讓你散發無窮無盡的人格魅力。關愛他人是孩子的好品質,那麼做父母的怎樣培養孩子關愛他人呢?
第一,樹立“關心”的意識。與夥伴的交往是孩子社會化的重要途徑,它能使孩子“關心他人”的意識得以鞏固和體現。在遊戲交往中,引導孩子通過扮演的角色來反映與他人的友好交往,模仿關心他人、互幫互助的行為。孩子是在父母精心愛護下成長起來的,但現實生活中這種愛呈單向性,即孩子盡情享受父母之愛,卻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很少孩子想到父母教養他們長大所付出的心血、辛苦和愛,更難想到父母也需要愛,需要關心和幫助。
第二,體會“幫助”快樂。有一些富裕家庭中的孩子很有愛心,對人也很友善,心中有他人,有好吃的先想到別人,有好玩的先讓給別人,看到別人有困難了總能主動地去關心。這時,父母要有意識的引導,父母讚許的目光、肯定的語言、微笑的麵容,以及輕撫孩子的肩膀或者因為孩子特別會關心人,就滿足其一個小小願望等,這些積極肯定的行為都能使孩子受到極大的鼓勵,讓孩子感到幫助關心他人的快樂。從而進一步強化孩子關愛他人的動機,願意更多地、自覺地做出關愛他人的行為。
第三,強化關愛品質。如今大多數的富裕獨生子女家庭,孩子除了和自己的父母祖輩們相處外,幾乎很少有機會和同齡夥伴相處,因而他們的關愛對象隻有父母長輩,範圍狹小。所以做父母的應該積極地想辦法為孩子創造、提供與其他人相處的機會,創造這樣的機會就會使孩子有很多學習關愛和關愛他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