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讓孩子對家庭負責。一個人隻做好自己的事情是不夠的,因為任何人都具有社會性,孩子也一樣,在家中孩子是家庭的一員,在學校孩子又是班集體中的一員,如此就有責任協助家人做一些家務事,協助老師或同學做一些班集體的事,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對家庭和集體盡到自己的責任。隻有這樣,孩子將來才可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第四,讓孩子做事有始有終。通常情況下,孩子好奇心強,什麼都想去摸摸、去試試,但是隨意性很強,做事總是虎頭蛇尾、不能善始善終。所以交給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父母也要有檢查、督促以及對結果的評價,以便培養孩子持之以恒,認真負責的好習慣。
總之,鼓勵孩子勇敢地承擔責任。要善於抓住生活中的點滴小事,無論事情的結果如何,隻要是孩子的獨立行為,就要鼓勵孩子敢作敢為,不要逃避責任,應該勇於承擔後果,父母不應替他承擔一切,以免淡漠孩子的責任感。
公平競爭
市場經濟的發展,知識經濟概念的提出,全球經濟一體化,社會變革速度加劇,綜合國力的較量愈來愈明顯地表現為人與人之間素質的較量。在這種大環境下,人們愈來愈認識到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與競爭能力的重要性,戒傲就要培養孩子的公平競爭的能力。
培養孩子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成為當前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孩子競爭意識的培養必須通過正麵教育來實現,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學習中堅持訓練,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逐漸具備較好的競爭能力。
【情景劇場】
小芳性格內向,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父親就鼓勵她:“你看你的畫蠻不錯的,不參加學校的畫展太遺憾了。”
小芳對父親的讚美頗為動心,但她還是有些猶豫:“萬一同學們不喜歡呢?”
父親說:“一個能夠參加畫展的人,至少說明你是有勇氣的人,這是最重要的。”
在父親的鼓勵下,小芳參加了畫展,取得了成功。父親對她說:“凡事隻有嚐試了、努力了,才可能獲得成功;不去參與、努力,又如何能夠有成功機會呢?”這樣就加深了小芳對競爭重要性的認識。
父親鼓勵小芳去參與競爭,可以讓小芳在競爭中學會應對勝敗,並增強孩子的信心,提高孩子的技能。事實上,對於很多孩子來說,在班級中、運動場上,參與到競爭性的活動之中比獲勝更為重要。有一份調查問卷顯示:在青少年足球隊裏,72%的孩子們覺得與其在一個能取勝的球隊中坐冷板凳,還不如在一個可能失敗的球隊中能上場痛快地拚殺。當父母決定與孩子一起處理競爭問題時,請一定記住這一點:
孩子積極地參與各種活動時,父母要和他多交流,在交流中,找準時機鼓勵他,諸如:“你參加球賽後,球藝更棒了!”“你參加作文賽後,長進真不小。”這樣,孩子的進取心、自信心就會更為增強,將來也更積極參與競爭,樂於參與競爭。
現在的社會,可以說,競爭無處不在,就拿孩子來說吧,分數高低決定名次是一種競爭,高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是一種競爭,參加各種各樣的競賽也是一種競爭。競爭是無法回避的,但是為了在競爭中壓倒對方,用小伎倆、耍手段是萬萬不可取的。這樣的例子,我們隨處可見,例如:為了考試得高分,抄襲他人的答卷或夾帶小紙條進考場;為了讓孩子能上重點學校,父母走後門,給領導送紅包等等。這些行為都是不正當的競爭。如果通過不擇手段達到某種目的,久而久之,就會在孩子心裏灌輸一種“權錢交易觀”。
隻有良性的、有益的競爭,才是一個促進孩子不斷前進的好老師。他就像一個強有力的推動器,推動孩子在學業上有更好的表現,取得更大的成績,促使孩子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使日常活動更為豐富多彩。否則,就會使整個社會無序,損害了他人的利益,踐踏了人們最基本的價值觀,敗壞了社會風氣,從終極意義上講不利於全社會整體福利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