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法則20:給孩子正確的愛(2)(1 / 3)

在生活中小軍和媽媽平時缺少溝通、交流,媽媽管教小軍的方法太簡單和粗暴,再加上處在青春期的小軍逆反心理很強,結果導致了悲劇發生。未成年人社會心理不成熟,作為父母應該隨時與孩子溝通,及時注意孩子的心理變化。

現在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中沒有同輩人可以交流,而與長輩的交流,他們又覺得有壓力、沒有共同話題,因此將情感的溝通轉移到外界,由於在家中父母百依百順,而在外界一旦受挫很容易采取偏激的做法。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父母除了保護孩子,還要幫助孩子成功融入社會,適應紛繁複雜的社會。

【成功導讀】

老卡爾在《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這樣告訴父母:隻要能滿足威特的求知欲望和追求真相的事情,我從不吝惜力氣和金錢。為了讓威特弄明白魔術的秘密,我曾經不惜重金,請魔術師現場演示,現身說法。這樣的事情對父母來說太平常了。

威特生長在內陸,從來沒有見過大海,但是他看的書很多,總是看到對大海、大洋的一些描述,他喜歡極了!在知道了麥哲倫、哥倫布等航海家的事跡,讀了他們的傳記以及《馬可·波羅遊記》後,威特表示非常想去看看大海,否則會很遺憾。這是一個不太容易實現的願望,但是,老卡爾卻的的確確地帶他去了地中海沿岸,讓他欣賞美麗的海岸風光。威特是頭一次看到海,自然興奮異常。和父母一起在海邊拾貝殼,采海藻,撿水母和海星……老卡爾趁機給他講解這些海產品和海底生物的相關知識,因而,威特對神奇的海底世界更加向往了。父母在沙灘上做遊戲,堆沙堆、挖溝渠,甚至還開辟了一個小湖,在沙灘上修灣築島,不亦樂乎。

要讓孩子形成地理概念,海邊真是最好不過的教育場所了。老卡爾把地球儀帶到海邊,告訴他地中海在地球上的位置,幫助他認識地球上的版圖構造,告訴他越過地中海就能到達非洲,而在非洲大陸的兩邊則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大洋——太平洋和大西洋,隻要越過太平洋就可以像馬可·波羅那樣到達中國了!越過大西洋就可以像哥倫布那樣登上美洲大陸!

威特在父母的幫助下,通過親身的感受、觀察和體驗,逐步了解了與地球有關的一些概念,慢慢地掌握了很多世界地理方麵的知識。家庭隻是孩子生活的小圈子,如何讓孩子融入更大的環境中去呢?當孩子對外界感興趣,問父母“為什麼”時,這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最佳時間,通過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跟孩子交流,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並可以把話題深入到其他方麵,從而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在孩子的接受範圍內,父母應該引導孩子發現更多他們所不知的事情,父母可以利用身邊的事物,幫助孩子發現自然世界的奇妙,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好學者,父母則是引導他們發現更多美妙世界的第一任導師。

【成功導讀】

鈴木鎮一以其“才能教育法”聞名於世,讓我們一起看看其中的一則小故事:

鈴木鎮一有一個小女兒,名叫映子,她非常喜歡提問題,諸如小鳥為什麼會飛?小雞為什麼不會飛?每當這個時候,映子的媽媽總是耐心地給映子講解,甚至不辭辛苦地翻閱各種資料。隨著映子年齡一點點地增大,映子提的問題變得越來越奇怪,映子的媽媽很苦惱地對鈴木鎮一說:“我都回答不上來了。”

鈴木先生對此進行思考,他想,讓映子自己去探尋答案,比父母直接告訴她答案更好,後者隻能讓孩子養成死記硬背地“知道”現成的結論的習慣,這樣非常不利於培養孩子動腦、思考、探索的好習慣。因此,在以後的生活中,鈴木先生開始嚐試著引導映子自己去探索答案。

有一次,映子在花瓣上發現了一隻很漂亮的蜜蜂,她激動得大叫起來,並立即請爸爸和她一起來觀察蜜蜂,她問爸爸:“蜜蜂的家在哪裏?它是從哪兒飛到這裏的呀?”鈴木先生剛要告訴她,蜜蜂是從附近的養蜂人家裏飛來的,可話到嘴邊,鈴木先生又咽了回去,他決定讓映子自己去發現。於是,他對映子說:“我也不知道它到底是從哪兒飛來的,咱們跟蹤它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