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是家裏人或是最好的朋友,當他們做錯了事,我們就會非常生氣,甚至把對方大罵一頓。假如是與你關係一般的朋友,你肯定不會這樣,甚至會違心地安慰別人。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你在乎這個人,你愛這個人。那麼,同樣道理,如果你愛自己的孩子,就應該好好教育他,把他培養成才。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皇家貴族都應該明白愛之深,責之切的道理。
康熙帝的孩子,在清帝中算是最多的,共有35子、20女。有學者統計,康熙的皇孫共97人。康熙對子孫的教育特別認真,也特別嚴格。康熙也像平民百姓一樣,嚴格教子,望子成龍。老百姓的兒子,經過教育,可以成才,但不能成龍;除非造反,奪得天下,自登皇位。在中國帝製時代,隻有皇帝才可能通過教育使自己的兒子成龍;至於平民百姓,那是萬萬做不到的。康熙皇帝為著大清江山世代永固,社稷綿延億萬斯年,便對諸皇子進行嚴格的教育。
康熙乃一代帝王,他的子孫可以說有享用不盡的榮華富貴,可他對子孫的嚴格教育從來沒有放鬆過。對孩子來說,嚴格要求是必須的。孩子們不能獨立控製自己行為和情感。如果父母對他們不嚴格要求,他們往往不能自覺、主動地學習和按行為道德標準來行動。因此,就更需要父母對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有嚴格的要求,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父母對孩子進行嚴格教育要建立在了解孩子的基礎上,若不能了解孩子的特點,不具備基本的教育知識,盲目地嚴格要求會造成教育失敗。父母的見解高低在把握分寸時起著關鍵的作業。有的父母或寬或嚴缺乏依據,凡事隨心所欲,教育效果就很難保證。自己一高興,對孩子百依百順,該約束的也放任不管;自己心裏有氣,一點小事就將孩子大加管束,嚴厲得可怕;有的父母平日一貫溺愛孩子,從來不提要求,學習、品德、鍛煉放得很鬆,時間長了,孩子的壞毛病出來了,父母感到問題嚴重,立即進行嚴格管教,不擇時間、場合,方法粗暴,強迫孩子保證以後不犯錯誤。然而多時積累起來的毛病是不能因父母突然嚴格要求就立即改變的,所以這種嚴格也是無濟於事的。
理性地愛孩子
“愛之深,責之切”,意思是說,嚴格要求正是出於深切的愛。所以,做父母的不應該被盲目的愛所支配,要“嚴”中有“愛”,“愛”中有“嚴”。當然嚴格要求並不意味對孩子態度嚴厲、動輒打罵訓斥,而是要做到合情合理。同時,態度應該是耐心的,循循善誘的。父母對孩子一定要懷著帶有嚴格要求的熱愛,千萬不要溺愛放縱孩子、過分地寵愛孩子與遷就孩子。一定要有分寸,有理智。隻有這樣,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有良好個性品行的優秀人才。
【情景劇場】
蘭蘭學習時躺在床上睡覺,剛躺了不久,父親就進來了,看到她在睡覺,氣得一把把她從床上拖起來,一陣毒打。頭,背上,肩上,腿上,都無一幸免。蘭蘭是一個很調皮的孩子,但盡管如此,她還是一個不錯的孩子。她也有想學習的欲望,隻是懶惰的習慣老是讓她鬆懈,讓她的學習成績上不去。她的父親是一個脾氣比較暴躁的人。她的成績又老是上不去,而且屢教不改。於是就氣得經常打她。
蘭蘭父親恨鐵不成鋼的心情,我們能夠理解。但教育孩子不像種莊稼那麼簡單,付出辛勞並不等於必有回報。孩子的壞毛病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改正的,要慢慢的糾正,不能操之過急。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們很少能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因此嚴格教育對生活在優裕環境中的孩子更為重要。嚴格教育是磨煉孩子心誌的過程,是培養孩子堅忍不拔性格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