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善用愛的管教。愛不是溺愛,不能放縱,一定要有管束。管束是一種真正的愛。管束孩子第一點是不允許任何孩子對父母不禮貌;第二點就是不要讓一個無理取鬧的孩子得到任何好處。
第五,善用愛的耳朵。一說教育,就會想起說教,認為說是非常重要的,其實聽比說還重要。人長了兩個耳朵一張嘴,要多聽少說。家庭教育中缺少的是傾聽,其實父母送給孩子最重要的禮物就是聽孩子說話。聽的過程中,你會了解孩子,還會發現孩子的優點。
第六,善用愛的渴望。愛是產生在渴望之後的。今天的孩子沒有了渴望,要什麼有什麼,不同於父母小的時候,父母小的時候渴望過年吃點好吃的,過節穿件新衣服。現在的孩子平常吃的都和過年一樣,平常穿的就跟過節一樣。所以,什麼都準備好了,孩子也就沒有了渴望,沒有了快樂。
第七,善用愛的細節。真正的愛是細節的愛,潤物細無聲的愛。從小處關心孩子,孩子會更加溫暖。
第八,善用愛的胸懷。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父母的心靈是最寬廣的,它可以包容一切,當孩子犯了錯誤,不要說“你給我滾出去”,如果他滾出去了,他就真的成了罪犯,他即使犯了罪,永遠是你的孩子。家永遠是一個避風的港灣。
愛是一種最純正、最美好的感情,但愛也要講藝術、講科學。愛是建立在愛與被愛兩者之間的充滿溫情的關係。這種關係的前提是平等。很多父母在愛孩子的時候,根本不理會孩子的感受,與其說他們愛孩子,倒不如說他們要滿足自己的“愛孩子的需要”更準確。愛不是為孩子包辦一切,而是教會孩子懂得自立自強自尊自愛;愛不是簡單的命令,而是充分地尊重孩子的愛好、興趣,發掘他們的能力和優勢。願天下父母無私、真誠、崇高的愛,成為孩子成長成才的沃土,而不是一種羈絆和負擔。
引導不是管教
“嚴格教子”其重點是引導而不是管教。自己的孩子是什麼樣的,有什麼優點或缺點,有心的父母都應該知道。知道自己的孩子可能會有什麼樣的表現,教育的時候就應當未雨綢繆,防微杜漸,不要等到事情發生了,再去慌忙應對。等事情發生的時候,父母和孩子的心情都會比較煩躁,很難把事情處理好。
【情景再現】
《北京娛樂信報》刊登了這樣的故事:年僅17歲的高中生小軍,僅是對媽媽的嚴厲管教不滿,竟舉起了菜刀砍向媽媽的頭部、頸部,致媽媽當場死亡,之後他則繼續到網吧玩遊戲。小軍已被北京市二中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有期徒刑14年。
1996年,小軍的父母離異,他跟著媽媽生活。小軍少言寡語,經常一個人跑到網吧,沉浸在遊戲的快樂中。媽媽對他非常疼愛,但為了使他長大後能出人頭地,其媽媽在生活、學習中總是嚴格要求他,如果小軍不聽話或學習成績不好就會被打罵。
隨著年齡的增長,小軍對媽媽的嚴厲管教越來越反感,產生了逆反心理。2005年11月9日晚,因為對媽媽的再次嚴厲管教不滿,小軍拿起菜刀就砍向了媽媽的頭、頸,並用剪刀刺中媽媽背部,導致媽媽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我當時非常害怕,完事後就跑到網吧去了。”小軍在法庭上供述說,他很後悔自己的做法,希望得到法律的嚴懲。
二中院審理後認為,小軍不能正確對待媽媽的管教,竟故意持械非法剝奪媽媽生命,致其媽媽死亡,其行為已構成故意殺人罪,應依法懲處。但鑒於小軍是未成年人犯罪及案件的具體情節,依法對其從輕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