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導讀】
美國第三十二屆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是美國曆史上唯一連任四屆的總統。他出身於富豪家庭,父親學過法律,又經過商,很有錢。羅斯福的父親和母親相差26歲,當羅斯福出生時,父親年齡已經很大了。羅斯福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可是很早就離家在外,羅斯福的降生給這個本來就十分幸福的家庭又帶來了無比的歡樂。幼小的羅斯福成為父母關注的中心。然而,羅斯福的父母並不嬌慣他,而是嚴格地管束他,特別是羅斯福的母親。
羅斯福的家庭是民主的。小羅斯福不滿意母親製定的嚴格作息製度,一次他提出了抗議,要求母親給他“自由”。母親認真地考慮了兒子的要求,允許他“自由”一天。到了晚上,6歲的兒子滿身灰塵,一臉疲憊地回來了。這一天兒子去幹什麼了呢?母親沒有過問。
小羅斯福遊戲時總習慣於自己是贏家,為了教育他,有一次母子玩一種棋類遊戲,母親故意不讓他,接連贏了兒子。小羅斯福生氣了,母親故意不去理他,並堅持讓兒子道歉。結果,小羅斯福認輸了。
羅斯福的母親既尊重孩子,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又不束縛孩子,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使孩子在無拘無束中鬆弛一下,盡情地享受童年的歡樂,這對孩子個性的發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大有好處的。
嚴格教育對生活在優裕環境中的孩子尤為重要。人生要經過許多磨難,特別是要成就大事業。如果隻會享福,不能受苦,這樣的人將不能立足於社會,更不能為社會獻身,為他人造福了。
【成功導讀】
在中國音樂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盛氏小提琴之家”,一家三代出了12位小提琴人才。這得歸功於父親盛雪。盛先生是南京藝術學院已故的小提琴演奏家,以嚴格教育小孩聞名,他說:“如果不嚴,孩子們現在快活,但長大後一事無成,抬不起頭來,就會恨父母。”小兒子盛中興在談到父親的教學時說:“爸爸一個人,比一百個監考老師挑的毛病還要多,我怕爸爸勝於怕每一個監考老師。”“跟爸爸練琴,我的膽量早就練出來了。”在盛雪的嚴格訓練下,兒輩盛中華、盛中國、盛中秀、盛中荔、盛中龍、盛中翔、盛中紅,孫輩盛小華、盛潔,無不功底紮實、出手不凡;尤其是長子盛中國,權威人士稱他為“傑出的音樂表演大師”、“中國的梅紐茵。”
盛雪在教育孩子時決不妥協的做法是兒女們走向成功的基石,對待孩子的學習就要帶著挑剔的眼光,不能滿足於孩子所取得的成績,不斷督促孩子向更遠大的目標邁進。而現在有許多家庭對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特別在物質上的滿足。結果過分的寵愛,無條件無休止的滿足導致了孩子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父母愛孩子,是人之常情。但必須提倡理智的愛,也就是說,對孩子正確與合理的要求,應該給予滿足;對不正確的或不合理的要求,不僅不能給予滿足,而且還要加以指正,不能因孩子的吵鬧而加以遷就。要培養孩子成才,就必須從小對孩子嚴格要求。第一次發現孩子的不良行為,不良思想,尤其要加以重視,絕不能姑息,直到孩子改正缺點為止。防微杜漸,是嚴格要求孩子的關鍵所在。
嚴不等於棍棒
許多父母一聽到嚴格要求孩子,往往就把“嚴”與“棍棒”劃起了等號,對孩子動輒武力相加,讓孩子產生對立情緒,其結果你的話成了“潑在石頭上的水”。這種傾向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不利的,嚴格不等於棍棒。
【情景再現】
張靜的父母均初中文化,父親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母親沒有工作,主要就是照顧張靜的生活。自幼張靜活潑好動,聰明伶俐,因此一家人對他的期望很高。張靜進入小學後,父親由於忙於工作,學習指導的任務自然就落實到了母親的身上,但由於張靜生性貪玩,他根本不聽媽媽的管教,使其學習成績一直處於班級的中下遊。每當期中、期末考試,當張靜提著“紅燈”回家,便會遭到內向、沉默的爸爸不問青紅皂白的一頓責打,致使張靜再也不敢將學習成績如實地向父母彙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