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法則18:培養咬牙勵誌的孩子(2 / 3)

“買什麼?說話別吞吞吐吐,想要什麼就說出來。”

小鳳儀最後鼓起勇氣說:“我想買一個洋娃娃!”於是小鳳儀得到了那個洋娃娃。

在以後的日子裏,無論她對父親有什麼要求,她都會直言不諱地提出來。即使在梁風儀讓父親幫助出謀劃策時,梁卓也隻是說:“你想做的事情,你自己決定。”父親的堅定態度,使粱鳳儀養成了一切都靠自己的習慣。

從此,梁鳳儀在學校裏表現非常突出,變得敢作敢為。進入香港大學以後,她寫劇本,演話劇,當電視主持人,都做得有板有眼。畢業後,她進入香港大公司新鴻基集團,成為高層領導,在男人的霸業中,贏得了一席之地。

梁卓非常注重在各個方麵培養梁鳳儀的勇氣,可以說不放過任何機會。梁鳳儀回憶說:“別的孩子最擔心父親不讓他們參加學校舉辦的旅行、運動會、校際比賽等,我絕無此憂慮。恰恰相反,父親老勸我多見世麵,多見人群,以訓練應對,以擴展胸懷。如果我在各項校際比賽中獲獎,他們最開心。我才十二三歲,父親就請求他的老板把我帶去參加社交活動,例如其時工商界已流行的餐舞會等,的確對我的成長很有幫助。”

一個人要想成功,就必須要有勇氣與堅決果斷的性格。瞻前顧後,優柔寡斷的人是很難取得成就的。在談到自己的成功時,梁鳳儀總是強調說:“人需要有勇氣,在人生的長途中,不僅需要用勇敢的精神去克服各種困難,而且在各種事業中更要靠勇敢的精神去爭取成功。當然這是父親給予我的最好的禮物。”因此,對孩子來說,勇敢精神是孩子健康品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父母應該注意培養孩子勇敢的性格。

有些父母常常為自己的孩子懦弱退縮、缺乏勇氣而焦急苦惱。這樣的孩子往往表現出不思進取、缺乏創新、膽小怕事、優柔寡斷等特征。學習上,不敢奮力進取,力爭上遊,往往消極應付,容易滿足;交際上,沉默寡言,服從性強,孤僻拘謹,往往屈從於別人的意誌;活動上,不敢出頭露麵,縮手縮腳。久而久之,這些表現在各種情境下不斷出現,並逐漸地得到鞏固,使相應的行為方式習慣化,就形成了懦弱、缺乏勇氣與思維封閉的性格特征。究其原因,這些孩子都缺乏勇敢這一良好的個性品質。

【成功導讀】

1965年,法國發生民變,巴黎的學生、市民走上街頭,要求當時任總統的戴高樂下台。戴高樂黔驢技窮,來到德國的巴登。法軍駐德司令部設在這裏。戴高樂要求駐德法軍司令帶兵回到巴黎平息民變。但戴高樂的兩次要求都遭到那位駐德法軍司令的拒絕,還勸說戴高樂放棄這個命令。後來戴高樂非常感謝那位司令,稱頌那位司令勇敢地拒絕執行他的命令。他還寫信給那位司令的妻子,說這是上帝在他無能為力時讓他來到巴登,又是上帝讓他碰到那位司令。不然,他就可能是曆史的罪人了。

駐德法軍的那位司令,敢於拒絕執行當時作為法國總統的戴高樂的有違民意、有違民主原則和精神的命令,非常難能可貴。所以勇敢不勇敢,不隻是一種行為的體現,其中也包含著理性,包含著道義。沒有理性的、缺乏理性的勇敢,沒有道義的、缺乏道義的勇敢,不一定就是好勇敢。

作為父母,培養孩子的勇敢精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

第一,了解孩子害怕的真正原因。孩子往往會言行不一地掩蓋自己真正所害怕的事情。如一些孩子每當父母要外出時總是哭鬧不止,抓著父母的衣角,不讓父母出去,而實際上他是怕一個人呆在屋子裏。孩子膽小原因一般有三:一是孩子無知,二是父母教育時不恰當地恐嚇,三是父母過分嚴厲,弄得孩子總是處於驚恐狀態。因此,父母要細心觀察孩子的日常言行,了解孩子真正害怕的事情,然後對症下藥加以解決。

第二,給孩子講勇敢的故事。父母要經常給孩子講些勇敢的故事,讓孩子從故事裏的人物身上學習勇敢精神,當圖書中或影視節目中出現勇敢人物時,這時不直接要求孩子向他們學習什麼,讓孩子從父母的讚歎與欽佩中領會積極的東西。

第三,讓孩子多參加些活動。假日裏,父母可以帶孩子去旅遊參觀,登山攀高或到江湖裏去劃船,借以鍛煉克服困難的勇氣;去公園裏玩,鼓勵孩子走一走“勇敢者之路”,如獨木橋、鐵索橋。另外,還可以鼓勵孩子參加體育鍛煉,參加足球、乒乓球比賽。這些體育活動競爭性強,有助於勇敢精神的培養。同時,還可以讓孩子多到遊樂園去玩,這可以使他的心理得到鍛煉。

第四,擴大孩子的生活圈。如果孩子不聽話,父母不能心急,也不能打罵指責,更不能用鬼怪來嚇唬孩子。對膽小的孩子,父母要耐心引導,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擴大社交麵。為了讓孩子培養自己辦事的膽量,可以選擇孩子能辦的事,告訴他應該怎樣辦。由小事到較大的事,由簡單的事到較複雜的事,幾次下來,孩子的勇氣就會增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