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主迷路了,走進了鄰國的城堡。鄰國的皇宮裏沒人相信她是公主。為了驗證她到底是不是一個真正的公主,在為她鋪床時,皇太後在7層厚厚的床墊子下麵放了一粒豌豆。第二天早上起來,公主抱怨說:“是什麼東西硌得我整整一夜都沒睡好,渾身都痛死了。”於是,所有的人都肯定,麵前的這個女孩,是一個真正的公主。
公主從小養尊處優,沒有受過一點挫折。所以就是一粒小小的豌豆放在床上她就會覺得不舒服。而一些富裕家庭的父母有時候也會如此,因為自己從小就吃苦,所以就不讓孩子受一點挫折。挫折其實是一種心理承受力。人在艱苦的環境中,戰勝的不是環境,而是自己。
美國的兒童心理學家曾經提出使用“3C”的辦法來幫助孩子們度過困境。這“3C”是指調整(control)、挑戰(challenge)、承諾(commitment)。
調整(control)指的是一種心理上、情緒上的調整,是為了幫助孩子認識到“困難並不等於絕境”。例如,7歲的苗苗在外出玩耍時不小心把新買的衣服弄壞了。當父親發現情況時,苗苗悶不吭聲,低著頭。父親應該這樣對苗苗說:“新衣服弄壞了心裏很難過是不是?怕爸爸打你是不是?”這時候,孩子肯定會向父親說明自己是不小心弄壞的,並說出自己心裏的感受。作為父親可以順勢開導孩子:“我理解你現在的心情,盡管新衣服弄壞了,但是你能主動反省自己,爸爸感到很高興!”
挑戰(challenge)指的是給孩子一種心理挑戰,讓他學會在不快樂的事情中看到快樂的一麵。當孩子弄壞了新衣服,父母要幫助孩子分析原因,然後,教育孩子改正缺點,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苗苗的父親是這樣鼓勵孩子的:“我知道你是一個活潑的孩子,喜歡與夥伴們一起玩耍。盡管這次衣服弄壞了,但是,你下次一定要注意,如果玩劇烈的活動時,要穿上耐磨的衣服,這樣就能既玩得開心,又不會弄壞衣服了。”
承諾(commitment)指的是用“承諾”的方式幫助孩子看到生活更為廣大的目的與意義。例如,父親對苗苗說:“你覺得新衣服弄壞了,讓爸爸媽媽很失望,但是,爸爸媽媽一直希望你活潑開朗,做個快樂的孩子。不管你怎樣,隻要你以後注意點,爸爸媽媽不會介意的。”
通過調整、挑戰和承諾三個步驟,苗苗的不良情緒明顯減少了。事實上,鼓勵孩子克服困難和挫折的關鍵就是父母應該對孩子的努力和行為作出正確的評價,讓孩子也能夠正確評價自己的行為和結果之間的關係。
【成功導讀】
雙喜是一個很可愛的孩子,在家中媽媽對他管得特別嚴,每一次的測驗,孩子與父母都看得特別重,孩子的壓力也就可想而知了。他幾乎每次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使成績都不太理想。而每次檢測後,媽媽來接他,問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考得怎麼樣?”回家之後,孩子每次還會遭遇嚴厲的批評。下一次的檢測前,父母是千叮嚀、萬囑咐,要孩子考好。測驗中的孩子,每次都處於高度緊張中,生怕自己出一點點的差錯,可是結果總會事與願違……
媽媽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一本關於家教的書,才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對。於是她不再逼孩子做作業,隻要孩子自己願意做,就做一點,不願意就算了,出門前也告訴他,考不好也沒有關係,想不到意外發生了,在後來的幾次模擬測驗中,孩子的成績出奇的優秀。
雙喜的成功故事告訴父母,當孩子遇到挫折時,父母應該這樣做:
第一,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在孩子遇到困難而退縮時,父母要及時鼓勵孩子,讓孩子認識到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挫折,關鍵在於如何正確地認識和對待他,隻有鼓起勇氣努力向前,才能最終克服困難,戰勝挫折。另外,在孩子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績時,父母要及時的給予肯定,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從而更有信心地去麵對新的困難與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