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法則3:家和萬事興(1)(3 / 3)

安徒生的父親為孩子提供遊戲條件,鼓勵孩子玩遊戲,並布置一些簡單而明確的任務來讓他完成,促進了安徒生語言和想象能力的發展,為安徒生今後的成才起到了重要作用。那麼父母怎樣做才能讓孩子玩好、學好呢?

首先,選擇有意義的遊戲。遊戲一般分為知識性和創造性兩種。

知識性遊戲主要是向孩子傳授知識。一個教育學家曾說:“一個好的老師在孩子的珍珠(知識)到了一定的數量後就教會他們如何把這些珍珠穿成一串,這樣珍珠就不容易散亂失落。”這段話十分形象地說明知識性遊戲的目的。

創造性遊戲的目的是要利用孩子善於模仿的特點,在模仿的基礎上將遊戲的內容創造性地反映出來。就拿搭積木來說,很多父母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要求去搭,不能有絲毫的改變,這就抑製了孩子的創造性。優秀的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在觀察各種物品的基礎上進行“創造發明”。著名建築師伯努瓦在他的回憶錄中曾寫道:“爸爸曾送給我一大盒做工精致的玩具小兵,幼時的我常常幾個小時地玩這些精巧的玩意兒。我總在和小兵的交戰中戰勝它們,然後‘照料’傷員,把損壞的小兵粘起來,再重新上陣。”數年之後,這些兒時遊戲裏的想象躍然於他氣勢磅礴的劇院設計草圖上。

然後,全家總動員。建議父母在和孩子做遊戲時,盡量要全家總動員,因為父親和孩子做遊戲的風格和方式是不同於母親和孩子做遊戲的,對孩子的影響也就不同了。有心理學家通過觀察發現,大多數父親隻是單純地專心致誌地與孩子一起玩,在玩中教給孩子知識,而母親則與孩子玩時往往還帶有生活照顧的目的。在與孩子的遊戲中父母還會用不同的語言和觸摸的方式與孩子接觸,母親往往以溫柔的、重複的語言滔滔不絕地與孩子說話,父親則更多地是有節律地輕輕地拍打孩子。

最後,尊重遊戲規則。父母不要控製孩子的玩耍過程,不要限製孩子做哪種遊戲,隻要近距離觀察,盡量尊重他們的想法就可以。既要鼓勵孩子獨立遊戲,也要鼓勵孩子與同伴一起遊戲交流。當孩子堅持獨立完成某件事情時,必須具有耐心。他們會不斷進行嚐試,直到成功為止,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學到一些東西。隻要確保他們遠離危險,努力嚐試新鮮事物在孩子發育過程中具有積極意義。

遊戲作為一種特殊的學習方式,在孩子玩各種遊戲時,需要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注意力、思維力和想象力6種智力要素的積極參與,有力地促進了孩子智力的發展。除此,遊戲還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因此,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玩遊戲的權利,同孩子一起遊戲,父母不僅可以觀察到孩子的內心世界,而且在親密溝通中加深親子感情,有的放矢地幫助孩子成長。

學會與孩子溝通

溝通是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當然,溝通是一門藝術,與孩子溝通更要講求技巧。而許多父母就是不懂得溝通才導致了許多問題的產生。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的自我意識在增強,而父母依然處處約束孩子,時間一長,代溝就產生了,孩子想什麼,父母不知道,孩子做什麼,父母不了解。久而久之,父母與孩子之間就產生了死結。為了避免代溝的產生,父母要與孩子經常進行成人式、朋友式的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隔閡消除了,家庭也就更加和睦,親情更加濃厚。

【成功導讀】

查爾斯出生在教師家庭,父母都是知識分子,所以他們都非常重視查爾斯的智力開發和培養。查爾斯酷愛讀書,盡管他還隻是一個孩子,但他卻愛看、也能看懂成人的書籍。他的父母也允許他在家中隨意翻閱父母的藏書。隨著查爾斯的逐漸成長,他的好奇心也越來越強,為此,父親總是鼓勵他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並盡可能地為他提供機會。父親所做的這一切,當然滿足了查爾斯的需求,同時也拉近了父親與孩子間的距離。

一天,查爾斯放學回到家中,放下書包後就對父親說:“爸爸,我不想上學了,那裏的課程越來越枯燥。”“你說什麼?想退學?這是為什麼?”父親有些吃驚地問道。他從來就沒有想過兒子會提出退學,因為查爾斯是非常熱愛讀書的。同時,父親還想到,查爾斯突然提出退學,一定有他自己的理由。有了這種想法後,父親的心情逐漸平靜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