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法則3:家和萬事興(1)(2 / 3)

【成功導讀】

藍藍生性膽小,剛開始上幼兒園時,總是纏著父母和她一起去,父母不在身邊就哭泣。一次,藍藍對父親說:“爸爸你做我的學生吧,我想當一次你的老師。”父親一反平日裏威風凜凜的常態,滑稽幽默地扭轉身子佯裝逃跑,並假裝驚恐地叫喊:“不!我不要上學!求求你了!老師好凶”藍藍大笑起來。

藍藍父親的做法很值得父母們參考、學習。在遊戲中,父親能放鬆自如地扮演弱小的角色,讓藍藍扮演強者,可以消除藍藍的緊張心理,撫平孩子的消極記憶。而有些父母在遇到孩子不聽話、緊張不安時,第一反應是訓斥,或者教條地指導,其結果是孩子會更為緊張不安,孩子的想法也會因此封閉得更緊。

持續這種有趣的角色顛倒,讓孩子在遊戲中主導自己與父母的關係,使孩子對某個問題的緊張和不安在笑聲中化解,就能讓孩子袒露自己對問題的感受和理解。父母在和孩子做遊戲時,怎麼做才能起到教育和融洽親子關係的作用呢?

第一,尊重孩子的遊戲規則。父母和孩子做遊戲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讓遊戲內容、劇情發展符合成人的意圖。比如,如果孩子要你扮成老妖怪去追趕他,父母隻需弄出點追人的聲勢,但不要真的追上孩子。你可以偶爾揪住他的後衣襟,或者抱住他,但最後總讓他逃脫。並且你裝的妖怪應該是迷迷糊糊、愚笨無能的,不應是強大而可怕的,尊重孩子的遊戲規則,孩子才會把父母當成遊戲中的一員,父母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第二,角色扮演要符合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與孩子一起遊戲,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和心理活動。如果孩子小,成人就應扮作非常孤弱無力的角色,以引發孩子大笑,放鬆緊張情緒。但是,一個正在長力氣、長自信心的孩子,則往往在戰勝較強的競爭者時才會朗朗大笑。在遊戲中父母太強大,孩子會由於恐懼而狂喊,從而使孩子懷疑父母是否友善。如果孩子不是高興地笑,而是嚇得直叫,就要放慢動作,適可而止,使孩子能重新興奮起來。孩子需要有充分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才能鬆弛他們在某一問題的緊張情緒。

第三,父母應改變錯誤的觀念。有些父母擔心自己扮演小醜、妖怪的角色會失去孩子的尊重,其實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也許,孩子會因為有機會對父母說明自己的問題並能以愉快的方式與父母打鬥而感到很高興,有可能會纏著父母沒完沒了,但那是很有意義的。共享一段遊戲時間後,孩子會明顯地對父母更有感情、更親近、不抱戒心,有時孩子還會讓更深層的感情不由自主地表露出來。遊戲和笑聲會讓孩子對父母的關係有了完全的信心。

有些父母因工作很辛苦,承受著太多的壓力,或是覺得和孩子一起做遊戲沒必要。就把與孩子遊戲的時間都交給幼兒園或者學校的老師,孩子更需要孩子式的父母與他們玩耍,父母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父母在和孩子一起遊戲的過程中要善於提醒和控製孩子。例如可以說:“讓我們痛痛快快地玩一個小時,然後就去做作業,好嗎?”與孩子一起遊戲不僅能改善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營造溫馨和睦的家庭,更能促進孩子的智力開發和身心健康。

【成功導讀】

安徒生在學齡前,沒有接受正規的學校教育,但父親經常有意識地與安徒生一起做遊戲,使安徒生的智力特別是認識能力,比如知覺能力、觀察能力、形象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等得到了發展。

有一次,父親在工作時,剩下一塊木頭,為了讓安徒生高興,他決定給兒子做幾個木偶。木偶做好後,父親對他說:“你去向媽媽和奶奶要一些沒有用的碎布來,給這幾個小‘演員’縫幾件衣服吧。”木偶一個又一個地穿上了衣裳。父親又對他說:“咱們現在有演員、有舞台、有幕布,可以演戲嘍!”他從書架上拿出一本名為《荷爾堡》的戲劇故事書,和兒子準備演戲,為了讓兒子進入角色,他讓兒子把這本書讀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小安徒生把戲中的對白背得滾瓜爛熟;他們演得很投入,惹得街坊鄰居都笑著說他們爺倆是一對“瘋子”。從那以後,安徒生就迷上了演戲,為了演好戲,他堅持多看書,記對白。這在無形中培養了安徒生的讀書興趣,鍛煉了他的記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