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法則2:守信的孩子贏得未來(2)(2 / 2)

誠實是一個人的美德,有了誠實二字,一個人就會表露出坦蕩從容的氣度,有了誠信的人,就會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愛戴,從而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關愛。

【成功導讀】

一天深夜,一位有錢的富翁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麵、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煙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需要”。富翁回答說。說著富翁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麼東西也沒有吃呢”小男孩兒追上來說。富翁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煙,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富翁給的100元快步跑走了,富翁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富翁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富翁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秘書說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見富翁。於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煙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富翁道。“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著呢”,富翁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裏隻有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一見富翁,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富翁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

德國有句諺語,信用重於黃金。受傷男孩的行為是這句話最好的佐證。男孩講誠信的行為不僅贏得了別人的尊重和欽佩,而且還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在拜金主義、物欲橫流的社會,要做到誠實信用就更難能可貴。因此,父母一定要重視孩子誠實習慣的培養。

第一,了解孩子需求,適當滿足孩子。在教育孩子之前,先了解孩子,教育的效果也會事半功倍。了解孩子喜歡做什麼,不喜歡做什麼,孩子擔心什麼,最需要什麼等。父母可以利用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與願望,和孩子建立並保持真誠與互相信任的關係。如適時地給孩子添置玩具、圖書及彩筆。讓孩子意識到自己需要的東西,隻要是合理的,家裏又是力所能及的,是會得到滿足的。如果孩子的一些合理要求能很好地得到滿足,孩子就不會通過欺騙父母的方法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對於確實不能滿足的要求,父母要對孩子耐心說服,說明原因,而不簡單地說不行。例如,一位愛畫畫的孩子,多次要求父親給買彩筆,可是父親沒把此事放在心上,一直沒給買。為了得到這盼望已久的彩筆,孩子開始騙父親:“我們老師說,明天每人要帶一盒彩筆去學畫畫。”父親不敢違背老師的要求,趕緊去買了盒彩筆,孩子終於以說謊的辦法達到了目的。從此之後,孩子學會了撒謊。

第二,善於正麵引導,不用負麵暗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和電視裏看到誠實孩子時,父母應用一些正麵的語言大加讚揚,並鼓勵孩子向其學習,從而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父母也可以通過講一些誠實的故事給孩子聽,鼓勵孩子處處要誠實,壞的榜樣千萬不要做。父母也要信任孩子,譬如孩子跑來報告一件事時,做父母的不應持懷疑的語言說“真的嗎,可不要騙我”之類的話,經常這麼說,在孩子的心裏可能種下一個說謊的種子。總之,父母要經常善於正麵引導孩子,少用或不要用負麵暗示去刺激孩子說謊。

第三,孩子犯了錯誤,父母要及時糾正。孩子完全不撒謊是不可能的,孩子撒謊,父母往往非常生氣:“小小年紀,怎麼學會了說謊?!長大成人後豈不成了騙子!”父母為孩子的不誠實擔心是有道理的,但更重要的是分析孩子說謊的原因,多從自己的教育方式找問題,並及時加以調整和改進。為了防止孩子撒謊,父母應注意觀察和檢查孩子的表現,不讓孩子有機可乘,一旦發現說謊的苗頭就及時予以糾正。父母不可把孩子的撒謊行為看做是滑稽可愛的表現,因為撒謊一旦形成習慣,在孩子長大後就變成罪惡的根源,並且這種習慣一旦形成再期望去改變它,隻能是事倍功半。

培養孩子誠實信用的優秀品質,父母應以身作則,為孩子帶好頭,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誠實小故事,要積極地引導孩子向其學習,關心孩子的想法,切勿粗暴拒絕孩子的合理要求。給孩子創設一個和諧、民主的家庭環境,讓誠實的種子紮根於孩子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