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房錦雲
先賢遺韻
作者:安秋生
100年以前的河北省武安市另有其名:河南省彰德府武安縣。
100年以前的武安縣有一個名震四方的人物,他叫房錦雲,字尚綱,當地人無論老幼,按照傳統稱他為“房老尚”。
“江山代有才人出。”名言不虛,100年前的武安確是房錦雲叱吒風雲獨領風騷的時代。他做過太多的事情,對於一般人來講,能做其中的一件兩件,或許就足以青史留名了。但他就做了那麼多,以至於翻開《武安縣誌》,這個地方許許多多的曆史無法不提到他的名字。唯是時光無情,紛紛落地的塵埃和萋萋荒草已經差不多把他的鼎鼎大名掩埋在幾片故紙當中了!
一
房錦雲首先是個商人。讓我記起房錦雲房老尚這個名字的緣由,便是因為我對商史的涉獵。走進浩漫的中國商史,我欣喜地發現,武安商幫是明朝以來活躍在中國大地上、具有很大影響的商業群體,成功的商人不勝枚數,他們閃閃發光的名字像一條燦爛的星河,而房錦雲,毫無疑問是這條星河中最為燦爛奪目的明星。
如果選擇一件物品來代表傳統的商業經濟的話,我想或許該選擇算盤,商鋪裏劈劈啪啪的算盤聲,應是商家耳中最美妙的音樂了。房家賬房裏劈劈啪啪作響的算盤樂章,並不是從房錦雲自己開篇的。房家的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他的爺爺房孝忠一代乃至更遠。從長倒短賣的小生意到在城市設店經營,是武安許多商人走過的崎嶇道路,房家似乎也不例外。到房錦雲的父輩房三成、房五成,老哥倆還是處在推車賣布的階段,他們搖著撥浪鼓趕集上會,早出晚歸賺得幾個辛苦錢。後來他們攢夠了本錢,在安陽城開起了一家布店,那爿稱作“祥順公”的雞毛小店便成為一個轉折點。雞毛漸漸飛上天空,房家的生意不斷擴展,河南的道口、懷慶、木欒店等地很快都豎起了“祥順公”的招牌。
房錦雲生於公元1862年。據我們能看到的資料,從他出生到19世紀末,是房家的商業鋪展最快的時段。19世紀後期,古老的商業城市開封店鋪林立,其間聞名遠近的綢布店“四大德”(德慶恒、德慶成、德慶興、德茂恒),無不是“祥順公”的分號,其他經營綢緞、布匹、藥材和山貨的分號,遍布寶豐、鄭州、周口及東垣等地。如今我們無法求證的是,這些店鋪都有哪些出於房錦雲之手刨。但幾十年問他是房家數十家商號的掌門人、管理者,是腰纏萬貫的房大東家,這卻是千真萬確的事情。
房家的資本進入東北是房家商史上的標誌性事件。早在嘉慶年間,一個姓楊的武安人在冰天雪地的城市創建了一家藥店,名曰“順發”,但楊老板的事業很不順利,並未如願發展起來,竟至難以為繼瀕臨破產。房家果斷出手,收購了這家奄奄一息的藥店,將其更名為“德慶增”,隨後房家商業便大舉進軍東北,在廣袤的黑土地上廣建商號,一發而不可收。其效應,一是房家漸漸成為武安在關東各家藥商的魁首;二是關東的藥業成為房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房家收購“順發”之時,或許房錦雲還沒有出生,所以這說不上是房老尚的功勞,但“德慶增”在東北的大肆發展,這不能不說是房老尚的魄力。精明強幹的房錦雲往來於武安與關外,在風塵仆仆中成就了前所未有的事業。就說那位於奉天(今沈陽)鬧市區的“德慶元”吧,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它的門店便是一座三層樓房,不僅建築物的高度鶴立雞群,而且樓房內裝有暖氣,自備洗澡的盆塘。要記住:這是在上世紀的二十年代!其實力之雄厚還用質疑嗎?
房錦雲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其成功之道若何?可惜的是我們很少見到這方麵的記載。我們隻能麵對中國北方的版圖,讓目光沿著河南、江浙移動到東北三省,再移動到西安、銀川等西北重鎮,去列數他家開設在全國各地的商業門店,懷想他在遙遙商路上創造的輝煌,感慨他在市場上的呼風喚雨,卻無法講述一個艱苦創業的完整故事,遑論還原其具體細節。
當然,我們可以走進房家大院,憑借這片有形的建築,去想象當年房氏家族的奢華和風光。伯延堪稱千年古鎮,明清民國留下的古宅大院至今鱗次櫛比,什麼“九門相照”,什麼“珍珠倒卷簾”,許多好房子被人們嘖嘖讚歎翹指稱奇。但首屈一指的還要說占地近百畝的房家大院,它僅僅現存院落就有30餘座,大小房屋600餘間,屬於北方地區難得一見的大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