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山之美美在水。微風緩緩地吹著,給人以愜意的感覺。望著眼前的山水,我為綿山風景的奇妙而感歎,詩情畫意幾步即為一景。看溪水,清澈見底;看疊瀑,奔流不息;看群山,重巒疊嶂;看遊人,絡繹不絕。有山有水才為美麗的風景,同樣的瀑布、小溪、綠山,經其別具匠心的精工雕塑賦予其形形色色的精彩活力。綿山深處的“水濤溝”“古藤穀”綠樹蔭蔭,山清水秀,瀑布成群:“鴛鴦瀑”“虎口脫險”“雙龜馱經”“雙龍戲珠”……景文的巧妙結合,讓人留連忘返,不由停足留影。“水濁心清山矮人高”“善”“滌塵”“觀靜”“濤聲依舊”……山間石刻題字與滔滔溪水、大大小小的瀑布群以及鬱鬱蔥蔥的古木怪藤融合成一幅風光優美空氣清新的人文山水圖。
掛祥鈴這個古俗為綿山人所喜愛,千年不絕。人們在雲峰寺中拜佛許願或還願之後,請專事掛鈴的民間藝人,將一隻水罐大小象征吉祥如意的銅鈴掛上雲峰寺景區60多米高的懸崖上,掛鈴之舉十分驚險。身穿黃衣的藝人帶著祥鈴先上到山頂,將繩索一頭係在鬆樹上,另一頭拴住自己的身體,然後以繩蕩身將身體一點點下放,直至懸崖洞上方,然後再向崖壁上打楔係鈴,把銅鈴牢牢掛在洞口上方的岩壁上。如今抱腹岩洞口掛著的銅鈴密密麻麻連成一片,山風吹來,鈴聲叮當,清脆悠遠,與下邊寺廟中的鍾鼓和梵樂合奏成樂,悅耳亦悅心。此情此景此民俗,隻屬綿山獨有。
懸崖賓館:住在岩峰 行在雲霧
感悟綿山深厚的曆史、宗教、人文文化外,綿山的住宿也別具一格。綿山共有賓館7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懸崖賓館是雲峰墅苑,最顯懸崖賓館精要的是臥龍賓館,其餘5座賓館同樣都為懸崖賓館,有的半臨懸崖半淩空,有的遠觀如房近觀是樓,因此綿山住處的特色就是懸在崖上。
當“雲峰墅苑”的大門朝我打開,我一下傻眼了,在這樣陡峭的懸崖絕壁上怎會有如此豪華莊嚴的賓館。我以疑惑的眼光環視了它的周圍。向上仰望,雲峰墅苑依180度峭壁而建,賓館主體建築總高度為120米,站在賓館外仰望賓館為9層,乘觀光電梯到達9層後,可以發現9層上另有5層,工作人員給我們解釋說,雲峰墅苑在設計之初,結合此處曾為唐太宗李世民綿山拜謁時,禦駕停息之地的傳說,采用明九暗五的樓層設計,暗喻“九五之尊”。雲峰墅苑是一座龐大的仿古建築,主體建築坐落在峭壁中央,上5層懸掛在峭壁上方,需要通電梯過淩空走廊才能達到,是雲峰墅苑的樓外樓。雲峰墅苑的左邊是舉世聞名的抱腹岩洞,站在下麵可依稀聽到叮當聲,那是抱腹岩下的鈴鐺在唱歌歡迎我們。
我乘電梯緩緩而上,聽著工作人員娓娓道來,唐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春,太宗登山禮佛謝雨在此駐蹕,封誌超為“空王佛”。唐開元初年,著名詩人賀知章由岩溝攀雲梯在此休憩,憶及先皇手此駐蹕封佛之事,感悟良深,遂賦詩曰:“聖主駐福地,活佛方顯靈,昔時人已沒,今日山尤勝。”後曆代名人登山都要在此休憩住宿,懷古賞景。
到達九層,又換乘再上五樓的電梯繼續直上,到達了我們的房間。走到窗前,可以近距離體味綿山,窗外群山環繞,樹木覆蓋滿山,又可憑窗眺望抱腹岩之奇偉、鐵索嶺之險峻、掛祥鈴之絕觀。“住在懸崖上,行在雲霧裏”,可以麵對麵和大自然交談,可以近距離欣賞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足以讓每個來到這的遊人都會感覺不虛此行。
(責編:孫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