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花盛開在基層(3 / 3)

農民變身台上演員 藝術家深入基層收獲大

“現在一聽到音樂,我們就不由自主扭起來,真上癮了。”在“光照文化大院”裏記者看到,“俏大嫂”舞蹈隊數十名婦女正在扭秧歌。大院主人、邯鄲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徐光照出資35萬元,在這裏建起集書畫創作、舞蹈學習、文藝排演為一體的文化大院,義務教村民唱紅歌、練書法繪畫、跳健身舞。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不但為文藝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施展才華的舞台,也為文藝界提出了新的曆史使命。廣大群眾是文化建設的主體,必須充分發動群眾,緊緊依靠群眾,引導、推動群眾寫群眾、群眾演群眾、群眾歌頌群眾。

為此,邯鄲市文聯係統在推進各項活動的基礎上,開展了以群眾自身為主體的群眾文藝創作和比賽活動。開展了農民歌手大賽、農民合唱比賽、農民模特大賽等各類群眾比賽,以多姿多彩的藝術形式,將廣大人民群眾從台下請到台上,從幕後請到台前,並選出其中的優秀節目或作品將其推薦到市、省各級舞台,在挖掘人才的同時激勵了廣大群眾的創作熱情,打造了沒有圍牆的基層大劇院、永不落幕的快樂大舞台。

邯鄲市農村文藝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各縣新增各類文藝協會40多個,市縣文聯各協會新增會員約2萬人。市文聯副主席李琦說,這些鄉土文藝人才就像星星之火,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民參加文藝活動。

邯鄲市委宣傳部、文化局和市文聯還量身打造了展示農村文化成果的農民合唱賽、農民歌手擂台賽、農民戲曲票友大賽、農民器樂大賽、秧歌舞大賽、民俗絕活展、農民小品曲藝比賽、農民攝影作品展、農民書畫剪紙比賽、舞龍舞獅賽以及農民書法作品展等賽事和展覽,近百萬農民從幕後走到台前,從台下看客變為台上主角。

通過邯鄲市文藝工作者的積極努力,目前,該市文藝隊伍得到進一步壯大,會員人數顯著提高,出版了農民詩集、民間文藝精粹等著作50餘本,各類基層自發、自主創辦的刊物30餘種,創作歌曲300餘首;同時,在為基層民眾送去文藝節目、共同探討文藝知識的同時,激發了邯鄲市藝術家的創作熱情,為他們的文藝創作提供了鮮活生動的創作資源,各類文藝精品也層出不窮,共創作文學作品300餘篇(首),各類藝術作品1000餘件(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隨環境即興創作的雙簧《鄉村讚》,歌頌城鄉麵貌大變樣的群口相聲《我愛我家》、電視劇本《美麗新家園》,報告文學《山生》,反映百姓生活的小品《都是金錢惹的禍》、《相親》、《回家》,劇本《梨花寨》、《羅敷女》、《趙武靈王》、《女媧補天》,歌曲《歡樂鄉村讚》、《滏陽河水繞邯鄲》,電影《山生》等等,不勝枚舉。

這些作品,都來源於基層,生動反映了農村生活,深受農民喜愛。

邯鄲市文聯主席張海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市文聯係統在“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中進行的切實有效地探索,“三基一出”活動為文藝界找到了“走、轉、改”的平台和載體,為基層民眾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基層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同時為藝術家的文藝創作開辟了一個廣闊的天地。她滿懷信心地說,“新一輪文化建設熱潮正在邯鄲大地全麵興起,市文聯係統將繼續不遺餘力傾力澆灌,讓‘三基一出’活動繼續在冀南大地上遍開藝術之花、結出豐碩的果實,藝術家們將與基層民眾一起鑄造新的文藝繁榮!”

(責編:郭文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