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後幼兒期(4)(3 / 3)

技巧有別於才華,也有別於天賦,尤其在不得不學這樣本事的時候,比如孩子寫作文,有少數孩子是天生喜歡寫,或者受人影響喜歡寫,但多數孩子是被迫去寫,是為了應付老師去寫,那麼這時候,能夠掌握有關這方麵的技巧,哪怕一鱗半爪,也會輕鬆不少。

順便再說一個寫文章的小技巧。如果你或你的孩子是用Word來打字的,那麼一旦看到文章中出現綠色或紅色波浪線時,尤其是紅色波浪線,應該問一問自己,是不是在這兒用錯了詞。因為,這種波浪線是“拚寫和語法”錯誤的警示符號,綠色是一般錯誤,紅色是嚴重錯誤。當然,電腦對文章的語法檢查,不會每次都對,而往往你最出彩的詞語,它最愛打紅杠。不過若看到這樣的警示符號,最好反思一下,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錯,吃不準就趕緊查詞典。就檢查小孩作文而言,這是一個有效的簡單方法。

說來說去,一直在說詞語,這是因為我認為就技巧而言,詞語容易掌握,一旦過了詞語關,寫文章就會大有起色,至少外行不容易看出毛病來。但文章的好壞,並不取決於詞語的好壞(準確地說,應是選擇詞語的好壞,因為詞語本身無好壞之分),而是看你的文章,是否言之有物。也就是說,你寫的文章是不是有意思。

怎麼才能讓孩子寫出有意思的作文來?這是一個關鍵問題,可惜我無法在這裏講清楚,因為這已超出我們討論的範圍。簡而言之,這不是寫作技巧問題,而是綜合素質問題。

你認為甲事比乙事有意思,可人家不一定這麼認為。如果你堅持你的觀點,把你的觀點寫出來,寫到人家心服口服,就顯出了你的寫作本事。但有時候你說服不了人家,這可能是你在文理上站不住腳;你的想法或者過於淺顯,人家沒興趣看;或者過於深奧,人家看了不知所雲。不過也不能一概而論把話說死,有些優秀作家,就敢寫那些淺顯的或深奧的東西,寫出意外來,寫出文采來,寫到你拍案叫好,拍案驚奇。但這等功夫,不是單學碼字寫作,就能練出來的。單學寫作,是永遠寫不出好東西的。說到底,寫作隻是一種表達,要表達什麼,才是最重要。

上麵所說的“有意思”,至少有兩層意思。一是指有價值,你寫的東西值得寫;二是指有趣味,你寫的東西能打動讀者。你想寫出有意思的文章來,是對你的智慧、閱曆和價值觀念的一種挑戰。這麼說,不免過於嚴肅。不妨換一個角度講這件事,即這是給你展示你的智慧、閱曆和你所信奉的價值觀念的一個機會。

討論應該寫什麼,不該寫什麼,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所以我就此打住,隻講這麼多。

教孩子寫作文(Ⅷ)

我寫本組文章,主要是寫給小孩家長看的,不是寫給寫東西的人看。寫東西的人,通常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會輕易改弦易轍。再說了,大家都是腳碰腳(本地方言,指彼此一般高),誰聽誰的呢?而諸位家長,不會有先入為主的成見,講得有道理就聽,沒道理就不聽,對不對?

事實上,我在此說出我對寫作的一些看法和做法,其主要目的是,提醒諸位家長注意寫作中的某些重要問題,並由此理解孩子寫作文的難度,以及其關鍵所在,而不是隨我亦步亦趨。也就是說,我對寫作的一些具體看法,可能比我的一些具體做法,對家長和孩子更有用。

現在言歸正題。

在講過詞語在文章中的作用後,要講一講文章的起承轉合。

起承轉合是古人的說法,現在稱之為文章結構;也就是,先寫啥,後寫啥,最後寫啥。古人寫詩、寫文章,講究文章的起承轉合,拿李白的《靜夜思》為例,“床前明月光”是起,是開頭;“疑是地上霜”是承,要往底下寫;“舉頭望明月”是轉,往觸景生情上轉;“低頭思故鄉”是合,最終把靜夜思故鄉的惆悵意緒表達出來。

寫文章為啥要講究起承轉合呢?這是因為,寫文章最好拐彎抹角一下,如果拐得好,像李白那樣,從月亮拐到月亮能照到的故鄉,拐得自然,拐得妥帖,這就有層次感,也由此給讀者開拓了想象空間,叫你思緒萬千。羈旅於外鄉邊地的寂寞遊子,多數會說“我好想家”這句話,可單說這句話,不能構成詩,更不能構成文章。把話直筒筒說出來,講事情最好這樣,寫文章最好別這樣。寫一百句“我好想家”,這是廣告,不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