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後幼兒期(4)(2 / 3)

教孩子寫作文(Ⅵ)

我們覺得某人寫東西寫得好,通常首先是覺得人家用詞用得好。小說有小說的詞語,詩歌有詩歌的詞語,中學作文有中學作文的語詞,學術論文有學術論文的詞語,等等不一而足。隻要用心,套用人家的詞語,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如果你仔細分析過人家的詞語體係,你也會寫出像人家一樣的文章來。

我的一個朋友,在本地一所重點中學講語文,他跟我講過一件事。他的一個學生寫小說,寫出來跟張愛玲的一模一樣,聽了這話,我絲毫沒有驚訝,因為我認為,模仿某個作家,隻要悉心研究他的詞語體係,就能一舉成功。從這個角度講,寫作是非常簡單的事。

有人寫服飾文章寫得好,那是因為他對有關服飾的時尚詞語了若指掌;有人寫球賽花絮寫得好,那是因為他對有關足球的新鮮術語非常敏感;有人寫年終報告寫得有條有理,那是因為他對這種文體所能容納的有限詞語駕輕就熟。作為一個靠寫東西吃飯的人,有了這等本事,就不會餓肚子。

但反過來講,最簡單的事情,往往最難做好。我所說的好,是指非常的出色,非常棒。就像跑步一樣,人人都會跑,但跑得好的不多,跑到全運會、亞運會、奧運會上的,更是寥寥無幾。

對寫作來說,首先要知道詞語是衣服,這衣服有華麗鮮豔的,有素雅清新的,有駭世驚俗的,有古色古香的。穿衣服誰都會穿,隻要你有錢,想穿啥就買啥。寫作也是這樣,隻要你有時間,肯往這方麵下工夫,想寫哪種詞語風格的東西,都能寫出來。

但是,另一個問題也非常重要,這就是,詞語不但是衣服,而且是身子,是身子的一部分。我們說,某人的某篇文章,寫得有血有肉,其原因是,這篇文章中的詞語,發揮了身子一樣的作用,其詞語已經融合到文章中去了,看不到詞語了。看漂亮女人,是看不到她的衣服的;同理,看好文章,也是看不到它的文字的。

看到這裏,你會生我的氣,覺得我越說越玄乎,啥叫詞語發揮身子一樣的作用?這話莫明其妙。老實說,有時我也沒本事把話說得更明白。其實我想說的是這樣一種情況,你在文章中用某個詞,用得貼切,用得鮮活,若把這個詞抽掉,拿另一個詞來替代它,文章馬上就遜色不少,這時候,我們就認為這個詞用得好,哪怕它極普通,不時髦,也知道你的文字功夫深厚。

對一個喜歡寫作的人來說,對詞語的敏感是相當重要的。通常,我們不能生造一個詞語往文章裏塞。這個詞語在字典裏沒有,在詞典裏也沒有,也從沒聽誰說過,那麼最好別用它。這是掌握寫作技巧的一個保守原則。你用了一個你認為有創意的詞語,但人家看了莫明其妙,就影響你的文章的可讀性。但也有例外情況,假如你對文字已駕輕就熟,假如你組合文字的靈感突如其來,搞一個兩個新詞語,也未嚐不可,但不能多搞;因為,搞多了,經不起推敲的就多。

即使搞文學創作的,也很少在詞語上搞創新,但詩人除外。詩人往往熱衷於拚貼文字,從中尋找諸多文學趣味,若拚貼得有意思,不但朗朗上口,而且回味無窮。而對一般寫作而言,你所用的詞語,應來自於生活,來自於被人認可的話語。有些話很是新鮮,頗有時代感,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了,你也要知道。有些話,雖然年代久了,但也有意思,且有多層意思,這你也要知道。

拿本地一句老話來舉個例子。若有了錢,我們會說,可以買點甜的鹹的吃吃了。這句話很特別,能說明本地人的某些特點。有甜的,有鹹的,是說你可以有選擇,但選擇的對象,不是很多;說這話既有小富即安的得意,又有不輕易露富的謹慎;信不信,全國就我們這裏說這句話?

綜上所述,我是囉裏囉嗦講了幾個問題,一是詞語技巧是人人都能掌握的,隻要你用心去學;二是對文章來說,詞語是衣服,穿衣服要合身,用詞要貼切;三是盡量不要造新詞,除非你寫文章已遊刃有餘;四是我們應該對日常生活中的生動詞語,保持應有的敏感。

教孩子寫作文(Ⅶ)

我反複強調詞語在文章中的重要地位,主要是從寫作技巧這個角度來講的。何謂技巧,就是我們要學一樣本事,又缺乏這方麵的天賦,那怎麼辦?看人家有啥便當辦法,把人家的辦法學過來,省得自己走彎路,如果這些辦法有普遍意義,我們就認為這是學這樣本事的基本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