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後幼兒期(1)(1 / 3)

我講的後幼兒期,是一個寬泛概念。本書的幼兒一詞,指兩歲至八歲的孩子,而後幼兒期,指八歲至十八歲的孩子,即止於孩子的高中畢業。幼兒教育的成功與否,深刻影響後幼兒期的成長。至於後幼兒期的家庭教育,怕是許多幼兒家長也會關心的,而更多後幼兒期的家長,則更為關心。所以,我越過本書的幼兒界線,在本章中寫了後幼兒期的幾個問題。

對後幼兒期,我不能麵麵俱到地寫。一是我自己的小孩,在她的後幼兒期,我隻偶爾過問下她的學業,且難得過問一次(自個正忙著寫小說呢,忙得焦頭爛額;而她本人,則有較好的行為習慣,不用家長多管),沒這方麵的係統經驗,寫不出來;二是即便有東西寫,也文不對題,不然要改書名了,對不對?

因此,底下我隻簡單講一講,孩子於後幼兒期,如何教他們學英語、玩電腦、上網、寫作文等,且在附錄中,附上幾篇後幼兒期隨筆,給諸位家長一些參考意見。

雜議孩子學英語(Ⅰ)

普通家長不會從家裏拿出10萬塊錢,送孩子到英語國家待半年。僅就學習效果而言,12歲以下的孩子,無論男孩女孩,若在英語國家待半年,隻要半年,不僅英語說得好,說得純正,且終身不忘,終身得益。可惜,這不是普通家長的選擇。為啥呢?這你也知道,家裏Money(錢)不多。

如果做家長的你,本來就是搞英語的,更是搞口語的,就可以省下這10萬塊錢,拿它買股票雞生蛋蛋生雞滾雪球越滾越大發大財;當然,其提前是你家有這筆錢。你是搞英語的,如果口語流暢,日常交談可脫口而出,你就能夠在你的孩子流利說我們中國話之後,這大約在兩歲至三歲間,由簡入繁地跟孩子拿英國話對話。你已經知道怎樣教孩子說中國話了,自然教他說英國話也會輕車熟路,因為方法是一樣的。

無論送孩子到英語國家去,還是把他留在家裏自己跟他說英語,都為了同一個目的:給孩子學英語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可麻煩的是,我們普通家長中,很少有人能夠流利說英語,或結結巴巴,或隻會筆譯不會口譯,或幹脆一句都不會說。那怎麼辦呢?不錯,這是學校的事,以後有老師教孩子呢,做家長的不必越俎代庖,多操這份心。可是,如今學校的英語教學,偏重於應試教育,往往從小學讀到大學,英語總過不了關。在有英語語言環境下,隻要半年時間的口語學習,甚至比這更短,而我們的學校,花十年還不行。

你問我有沒有錦囊妙計,我搖頭沒有。我想說的是,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如何強化孩子學英語的環境氛圍。講通俗一點,也就是如何人為地給孩子創造一個英語語言環境。

如果你本人願意跟孩子一起學英語,那就太好了,你和你孩子會一起學得好,一起學得快。不過你們得拿一套絕對權威的英語書來學,比如《新概念》,聽它的錄音,讀它的課文(那可是妙趣橫生的課文啊,尤其是它的第二冊和第三冊),並看著它的中文譯文還原它。要注意的是,不要做書中的任何練習題目,否則一是影響你們的學習速度,二是雷同於學校教育會覺得乏味死板。有空閑的時間,就在日常生活中,把學到的英語單詞或句子自然說出來,比如拿英語講這句話:Think carefully before you answer(仔細想一想然後再回答)等等。日積月累,最終你和你的孩子雙贏,都成了雙語人。

但事實上,也很少有家長會這樣辛苦陪讀。一方麵自己要養家糊口,沒精力砸進去;另一方麵,年紀大了,記性不及孩子,你孩子看兩遍就記住了,你看二十遍還不行。那怎麼辦?不讓孩子學英語肯定不行,因為英語對孩子的前途實在太重要了。英語好可以出國,英語好可以找到好工作,這不用我多說。

所以,對普通家長而言,隻能在學校之外,采取一些補救措施,讓孩子比他的同齡同學學得好一點,學得紮實一點,矮子裏冒出高個來,這也算盡了一點家長的責任。

雜議孩子學英語(Ⅱ)

很高興做家長的你,有興趣讀我的家教書,了解我對孩子學英語的一孔之見,以及輔導孩子時的幾個雕蟲小技。

首先要明白的是,孩子學的是一種外國語言,這就要求我們盡量尊重語言自身的特點,也就是尊重外國人的說話習慣。有一件事,很多人都不大注意。啥事情呢?孩子學英語應該看英語原文詞典,比如朗文詞典,比如牛津詞典,一開始就查原文詞典,日漸形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