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給孩子什麼最好?
多年以前,我在一本雜誌上讀到一個小故事,那是一位美國婦女回憶她童年最難忘的一件事。這位婦女出身於一個子女眾多且生計窘迫的平民家庭,自小過著貧寒生活。然而有一天,她萬萬沒有料到,她的父親居然神氣十足地帶著全家人踏進一家豪華飯館吃早點。當時她既驚喜又感動,坐在燈光柔和、裝飾考究且侍者恭謹的高雅環境中,仿佛已升入天堂,竟感覺無比幸福。讀完這個故事,我也深為感動,既感動於這位婦女真摯動情的流暢筆調,又感動於她父親對子女的真切愛意,以及表達這種愛意的非同尋常的幽默方式。
孩子是父母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是父母有限生命的實際延續,因此父母對子女的愛,是類乎本能的內心情感,正如那位美國婦女的父親所真誠表達的那樣。在我國,一般家庭中,尤其是城市獨生子女家庭中,多數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以及不無過分的溺愛,是不言而喻的,可並非每一位家長都明白應該怎樣愛孩子。
你曾捫心自問你孩子最需要給他什麼嗎?是價值數百元的大型玩具,是做工精細的名牌衣裳,或者是裝幀漂亮的圖畫書?不,都不是,而是要你把你的時間給他。這可是人人都有的東西,但並非人人都願意或習慣於,將它奉獻給孩子。其實許多家長之所以經常給孩子買玩具,就為了好讓孩子獨自一個人玩,以免糾纏自己。可尚在幼年的孩子,需要父母每日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陪他,至於你是陪他一起開電動汽車,還是給他講故事,或者教他讀書識字,倒是無所謂的。正因為如此,許多熱心於兒童早期教育的人,才有可能像和孩子一起玩玩具一樣,將文字及用文字表達的書本知識,及早教給他們。
如果你願意每日騰出些許時間給孩子,也能真正做到這一點,那麼你最好還要把你的另一樣東西也給他,那就是你的耐心,假定你是個有耐心的人,或者至少願意使自己變得有耐心。據曆史記載,穆勒幼年學拉丁語時,英國隻有希臘拉丁辭典,沒有英希辭典,所以他不得不一個單詞一個單詞問他的父親,盡管這位父親是個忙於著書,且性格暴躁的大學者,但他對穆勒的提問,總是耐心回答,從不發火。
做父母的願意將自己的時間和耐心奉獻給孩子,無疑是最慷慨的行為。因為這比掏錢給孩子買好吃的或好玩的,要麻煩得多,且需要更多的勇氣和意誌。因此,若有人問我給孩子什麼最好,我必定毫不猶豫地回答:你的時間和你的耐心。
2、夫唱婦隨
我在前麵所寫的“幼兒識字”中,曾提及一位德國牧師。這位竭力主張兒童早期教育的人,在他還沒孩子的時候,就堅信這樣一個真理:是教育而不是天賦決定孩子的未來。因此,他在一次青年牧師會上與眾人爭論這個問題時,曾遭受非難。也許是命運故意捉弄他,結果他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死了,而第二個名叫威特的孩子,似乎反應遲鈍,在鄰居的心目中,是一個白癡。然而即便如此,這位牧師仍有條不紊且意誌堅定地給威特實施早期教育,結果成就非凡。顯然威特的父親是一位偉大的父親,然而,完全了解威特的成長過程後,同樣會發現,他的母親也非同尋常。這位母親不僅對孩子特別有耐心,而且積極配合她丈夫的種種教育舉措。因此,她總是不厭其煩地回答孩子所提出的各種問題,常花費很多時間陪孩子一起做各種遊戲,而她本人,正是這些遊戲的最佳導演。
由此可見,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最好夫唱婦隨,或婦唱夫隨,或時而夫唱婦隨,時而婦唱夫隨。也就是說,做父母的別在孩子麵前為教孩子學什麼或如何教孩子而各執己見,爭論不休。父母之間的默契配合,往往是引導孩子有效學習的重要保障。比如母親和孩子一起做童話遊戲時,父親即便不熱心投入,也應尊重他們的“胡言亂語”,千萬不可以成人的理智,冷言戳穿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