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心理品質(2)(1 / 2)

而對孩子學習而言,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重要。有些家長,常責怪自己的孩子粗心大意,考試的時候,總是把平日會寫的字寫錯了,或者把平日會做的算術題做錯了,以致拿了不該他拿的低分。其實,孩子之所以經常這樣,是因為他最初寫字或做算術時,沒養成認真細致的習慣,而這種習慣,往往是在家長嚴格督察和耐心糾正下形成的。要求孩子做作業時別磨磨蹭蹭,別東張西望;而做數學時既要做得對,又要做得快;諸如此類的要求,應在孩子一上學時就告訴他。

不苛求於精確分類及準確定義的話,請允許我在此談一談另一種習慣,即人的心理習慣。我認為,這對一個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乃至他的心理成長,都影響巨大。良好的心理習慣,應是健康的、開放的,且有利於個人卓有成效地做事的。比如,碰到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事情時,應毫不猶豫地先做重要事情;若碰到容易做的和不容易做的事情時,應毫不猶豫地先做容易做的事;如果其中一件事既重要,又不容易做,因而難於選擇時,應仔細權衡自己做成這件事的把握有多大,若把握較大,那就先做它,否則先做其他事情。

一個人若具有良好的心理習慣,往往能自然而然地減輕自己的精神壓力。如果你經常告誡自己:一定要做的事情,就別去多想它,你就不會過多地折磨自己的神經,使它變得又緊張又脆弱。這些道理人人皆知,但並非人人都把它作為習慣以從容處世。

5、尊重常識

《現代漢語詞典》就“常識”這一詞條的解釋,似乎過於簡略,因為它隻用了可憐巴巴的4個字:普通知識。而我們在此討論的這個詞,是指某些多數人都知道的事情,或者是多數人都存在的感覺;它們往往是簡單的、初步的和基本的,比如最一般的交通規則,比如最平常的天氣變化,等等等等。盡管許多人類常識,在與當代迅猛發展的新科學和新技術,以及受它們影響而產生的新觀念和新時尚有衝突,可是它的總體部分(無論是人文方麵還是科學方麵),以及它對人類生活的實在影響,卻恒定不變。事實上,人類常識往往是在這種衝突中漸漸與新知識相融合,並逐漸形成新的常識。例如在物理方麵,我們不能因為當代科學家發現牛頓力學在某些場合沒道理了,就否認牛頓力學的實際應用,而我們隻能認為,在更為廣闊的力學世界中,那些不適應牛頓力學的情形,或者牛頓力學本身,隻是其中的一種特例而已;而這正是有關力學的新常識。

我之所以向熱心於家庭教育,尤其是兒童早期教育的家長,強調常識問題,是因為現代知識過於龐大,也過於雜亂,而這些知識的傳播媒介,如報紙、電台、電視和網絡,尤其是電視和網絡,又極具影響力,容易使缺乏常識的孩子,失去應有的判斷力,漸漸變得人雲亦雲。比如,有些孩子往往能不加思索地說出當代最先進的坦克型號,並能頭頭是道地講解它的機械結構和攻擊特點,仿佛那是他們自己設計的,可遺憾的是,這些孩子,大都連普通螺絲的螺紋是左旋還是右旋這樣的基本機械常識都沒有。

雖說每個孩子讀小學一二年級要專門上常識課,可由於它課時短,內容少,似乎杯水車薪,遠遠不夠。因此,孩子真正有效的常識教育,應由孩子家長來承擔。盡管有些常識能在書本上找到,可若要使它真正成為孩子能理解、能接受並能實際應用的知識,最好當麵講給他聽,而且應在實際生活中講給他聽。比如你和孩子一起過馬路,你應告訴他直著走比斜著走距離短,因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永遠比斜邊短;而孩子好奇地問你為什麼做股票時,你應坦率向他承認你想使自己的錢變得多一些。

尊重常識,乃至擁有常識,是人們於紛繁世事中保持獨立的理解力和判斷力的可靠基礎,這就是不變應萬變的道理所在。當你直覺地認為一件事應該是怎樣的,而事實正是如此時,那是積累於你意識中的諸多常識,起了關鍵作用。但尊重常識不是迷信它,因為人世中違背常識的事物層出不窮,萬不可囿於成見,畫地為牢。

6、不得驕傲

誕生於1806年,其本人也是神童人物的著名英國哲學家、經濟學家和邏輯學家穆勒,在自傳中誠懇寫道:“驕傲自滿是早熟兒童的大敵。一驕傲,即使天才橫溢的兒童也要被毀掉。我的父親為使我不產生驕傲情緒下了一番苦心。他經常提醒我不要聽人家的讚揚,他自己也不誇獎我。因此,我不知道自己的學力和我的年齡是不相稱的。即使偶爾發現其他孩子不如自己懂得多,我也不認為我是超出了一般水平,而是認為那些孩子在一般水平之下;或者認為我和那些孩子的知識麵不同,我懂的東西他們不懂,而他們懂的東西可能我也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