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不論神童也好,還是普通孩子也好,都不可因為學了點新東西就自高自大。若要杜絕孩子的自滿情緒,最好時不時給孩子增加點學習壓力,並適當開拓他的知識麵。比如你的孩子學整數四則運算毫不費力時,不妨給他講一講分數和小數;如果他讀報紙讀故事書,甚至讀長篇小說都覺得輕鬆時,那就找一兩本豎排版的繁體字舊書給他看,或者讓他讀一些篇幅較短的文言文。孩子若長時間停留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不僅不會進步,而且容易驕傲自滿。孩子能做的事,一定要他做;而孩子做不到的事,也要讓他試著做。惟有這樣,才可能充分發揮孩子內在的潛力。穆勒在自傳中又說:“我對自己根本沒做過評價,我總是為自己學不會而歎息,因為我父親對我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對一般智力的孩子來說,在適當的情況下,對他們表揚兩句是應該的。表揚的目的,應是鼓勵孩子繼續上進,而不是讓他們覺得自己比同齡人懂得多。因此,千萬不可對孩子說,你比誰誰誰聰明,或者說,你做出來的這道數學題,連誰誰誰家的大學生都不會做,盡管事實如此。你若無視這個問題,那麼不論你過去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工夫,也不論孩子已經掌握了多少知識,你對孩子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兒童早期教育,都將前功盡棄,徒勞無益。許多孩子剛入學時功課特別好,後來就漸漸不行了,甚至落到了一般水平之下,究其原因,往往是驕傲所致,可歎可惜。
我曾仔細考察過我所熟識的幾位年輕學者的成長過程,既驚訝於他們的絕頂聰明,又驚訝於他們的異常刻苦,更驚訝於他們非凡卓越的學術成就,然而,使我深為感動的是,他們個個謙遜恭謹,虛懷若穀;即使談及各自精通的專業領域,也毫無驕矜之態。我心想,他們之所以能在國際上躋身於專家之列,是因為他們從不驕傲且從不自滿的緣故。
7、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孩子常常在雜誌上看到一些藝術的或不那麼藝術的裸體畫,或者在電視裏看到一些真摯的或不那麼真摯的接吻鏡頭,甚至有時竟當麵問父母有關性方麵的問題,這幾乎是每個家長都會碰到的尷尬事情。
有些家長禁止孩子看裸體畫,尤其當孩子直接問及某些性問題時,便立刻講這是下流話,不許說;有的甚至大聲嗬斥,先把孩子嚇住再說。不過也有些家長比較開放,有問必答,頗具耐心,但為了避免說出某些難以啟齒的情況,結果越說越尷尬,越說越不能自圓其說。
如果從孩子的角度,而不是隻從我們成人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那就簡單得多。因為孩子是出於好奇問了這類問題。比如他想知道異性的某些性特征時,就如同想知道花草是怎麼從泥土裏長出來的,或者雞蛋是怎麼變成雞的,既尋常,也偶然,甚至漫不經心。最初他不知道這是下流問題(事實上也不是),根本沒這種概念,隻有受到不恰當的性教育,才使他緊張起來,覺得神秘,甚至由此產生羞恥感或負罪感。
性教育的正確觀點是:不要讓孩子覺得這是個神秘問題或罪惡問題,也不要使他們對此勃發興趣。比如,孩子看到雜誌上的裸體畫時,你可以對他說說這幅畫美在哪裏,像欣賞風景一樣評價它。再比如,孩子看到電視裏的接吻鏡頭時,你應緘口不語;如果你想說話的話,就對孩子說,電視裏的人正相親相愛,如同你和你妻子(或丈夫)一樣,其前提是,假定你們有時當著孩子的麵接過吻。
某些歐美國家的兒童教育家,主張讓孩子看父母的裸體,以便最大限度地消除有關性方麵的神秘感。但因國情不同,我認為我們最好別那樣。假如孩子真的想知道也不能不理不睬。這時候,你應找一些裸體畫或生理解剖圖,指給孩子看;而你拒絕他,應強調我們的習俗是如此,正如男人上男廁所,女人上女廁所一樣。告訴孩子,許多國家的習俗和我們不一樣,比如有些非洲國家的男人女人都赤裸上身,而我們不是那樣。
性教育是人格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給孩子適量解釋某些性問題的同時,應機智巧妙地、不動聲色地,把他的注意力從這方麵引開,讓他關注其他事物,以免刨根問底。也就是說,讓孩子習慣於健康充實的生活,不要對性問題有過多的注意。為此,應盡量把孩子的興趣引向自然界,鼓勵他們多做戶外活動。最後,我要說明的是,我在此所說的孩子,是指四五歲至八九歲的幼年孩童;我所說的觀點和方法,也僅局限於這個年齡段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