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孩子的這五分鍾或十分鍾內,你必須鄭重其事,認真進行。因為這時候,你是在培養你和你孩子共同做這件事的習慣。首先你自己得耐心些,盡量有耐心。你得寬慰自己,好好幹,不就是五分鍾嘛,也許你孩子也正這麼想。不過要提醒的是:最初的那二三十句話,也許要花費你和你孩子好幾個月的時間,但這是正常現象。
3、識字教材枚舉
如前文所述,最初的教材,必須由孩子的父母自己編,但這不是一件很困難的工作。你隻須把你孩子經常說的一些話記下來,記二三十句,大約百來個字,然後反複教他認。
這時候,如果你孩子會唱諸如“兩隻老虎”、“拔蘿卜”之類的兒歌了,你就可以把他唱得最熟的,也是他最喜歡唱的幾首兒歌,一字一句寫下來,當新教材教他,一首兒歌為一課。要注意:一課課文,若認得十之八九,便可開始教下一課。學習漢字須經反複辨認,方能真正掌握,因此你不必強求孩子每課中的每個字都認得。在這個階段中,你必須利用他熟悉的話語或歌謠來教他,以增進他認字的興趣。
幾乎每個幼兒都喜歡圖畫書,尤其喜歡色彩豔麗,裝幀精美的童話。當你的孩子能認得一二百個字時,你便可以買幾本配有短句(最好每頁不超過三十個字)的童話書,教他認書上的字。這時候,他會慢慢意識到識字的作用和意義。當他從字麵上理解到一幅畫的確切含義時,他會很高興,因為光從畫麵上,往往是看不出那些含義。
要孩子真正理解識字的意義,還應該自己編幾段小課文,每段課文的字數,應控製在五十字左右。或縮寫寓言,或記述家事,或書寫信函,或自編故事,以顯示文字的基本功用。(注:附錄中有“自編幼孩識字課文五例”一節)
舉例如下:
“大山羊和小老鼠
大山羊走不動了,它站在商業大廈門口等公交車,那裏有許多人。小老鼠開著出租車過來了,它對大山羊說:‘你是動物,要坐我的車。’”
隨著孩子認得的字越來越多,你選擇教材的餘地也越來越大。他能背幾首唐詩,就教他認唐詩;他能背幾句《三字經》,就教他認《三字經》。一個字是好認,還是難認,不是由它的筆劃多少來決定的,而是看它是否經常被孩子說到用到。用孩子能理解的文字當學習課本,是選擇幼兒識字教材的原則。
使用是更好的學習。你要求你孩子必須認得一支口香糖上的名稱、商標、產地和出品廠家,方能享用它,孩子肯定對諸如“有限公司”之類的名詞爛熟於胸。你應該時刻知道你孩子認得哪些字,當你和孩子在廣場上或公園裏一起散步時,便可從各種各樣的招牌上,找出他認得的字叫他認。如果一個招牌上的字,他能全認下來,那麼不用你解釋,也許他自己就能明白那招牌是幹嗎用的。
4、誤區與陷阱
有如在密林中走路一樣,教小孩識字也容易迷路,或進入誤區,或掉入陷阱。首先,你要喚起孩子識字的興趣,你不能強迫他做這件事。你應該指著他喜歡的故事書,一遍遍讀給他聽;也應該告訴他電視屏幕上打出了什麼字,是什麼意思;你讓他指出他認得的字,並不失時機地表揚他,甚至拿小禮物獎勵他。
其次,你必須掌握好時間。每次教孩子認字前,應預先作好充分的準備,進行時盡量不拖延時間。達到預想的目的,便見好就收。兩三歲的幼兒,當控製在每天五分鍾到十分鍾之間。應讓孩子感覺到,做這件事與做遊戲或玩玩具沒多大區別。即使對六七歲的孩子,也至多三十分鍾。有任務感的學習,會給幼兒帶來有害無益的心理負擔,不會有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