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來的每一次旅行中,乖乖都陪伴在多多身旁,給她帶來了許多快樂。在這期間,多多也多次表達過希望能夠領養乖乖,但爸爸媽媽一直都沒有答應。而在甘肅石林的旅行結束後,因為手續問題,乖乖不能夠再去台北和新西蘭,想到可能今後都見不到乖乖,多多懷著忐忑的心情給媽媽打了個電話,希望能夠將乖乖帶回家。我們從熒幕上看到了她期盼的眼神、說到可能要和乖乖分別時忍不住的淚水,和媽媽答應後,多多的快樂和喜極而泣,我們看到了多多對乖乖的愛。當然,我們也看到了爸爸媽媽答應多多養乖乖的“條件”:
爸爸說:
第一,不要生氣;
第二,好好練琴,每天回來好好寫作業;
第三,如果你要養乖乖,你就得每天自己有責任感,要帶它出去,每天哦,隻要一叫你說,多多,要帶乖乖去尿尿了,你就要起來帶它去尿尿,能做到嗎?
媽媽說:
如果媽媽答應你了,你要答應媽媽幾件事情,你不能說因為現在我答應你養了,你說答應,到時候你做不到,那爸爸會監督你的,如果你要做不到,媽媽可能到時候就說,那就不養了,媽媽相信你,你答應就能做到。
【家庭親子寶典——培養責任感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努力】
幾經商討,多多終於如願以償領養了小狗乖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了多多從內心散發的愛心。答應讓多多養寵物,多爸多媽所提出來的要求,也是將乖乖從一個孩子的玩伴的角色,改變為了一個需要孩子去親手照顧的小夥伴的角色。對於寵物,隻有讓孩子親身參與照顧了,對於“寵物”、對於這樣的一條生命才會有更加真實的情感。
黃磊對於乖乖也是很有感情的,他曾發文《小狗的天堂》,來紀念為保護他和多多被咬死的寵物“乖乖一世”,對於這隻叫乖乖的小狗,黃磊甚至覺得可能它就是原來的那隻狗。但他對“乖乖一世”的情感是屬於他的,多多對眼前的這隻叫乖乖的小狗的喜愛,是屬於女兒獨有的。這隻小狗的存在,黃磊更希望的,是能夠培養多多的責任感,在責任感的培養上,多爸多媽可謂是配合得相當默契,因為當爸爸提出了要求後,媽媽也告訴了多多,“媽媽相信你,你答應媽媽你要做到”。
這就是告訴了孩子責任和責任背後需要承擔的後果——如果你不遵守對乖乖的責任,那麼需要承擔的後果是,不可以再養乖乖。讓孩子從情感上,和事實上,都能夠學到,並遵守承諾,做到自己需要做到的責任。
責任感是一種自覺主動地做好份內份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狀態。責任感與一般的心理情感所不同的是,它屬於社會道德心理的範疇。在人的一生中,責任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人有無責任感,小到影響自己的生活,大到影響長大後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
責任感不是天生就會的,而是需要學習的。英國哲學家洛克在其研究中提出,道德感不是天賦的,而是兒童從小接受教育和訓練的結果。洛克指出,德行教育的培養首先在於培養學生的自製力,使行動服從理智的指導。自我克製能力也是衡量一個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標準。為此,在德育訓練方麵,洛克提出了許多建議:一是及早實踐,二是嚴而有度,三是獎罰得當,四是以理服人,五是養成習慣,六是樹立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