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危局(十八 上)
在趙炎的映象中,最好的農業模式就是家庭農場的方式,按戶為單位,擁有廣袤的土地,既可以自給自足,又可以產生大量的商品糧,而在趙炎的心中,這些商品糧除了低廉的稅收和按比例上繳國庫之外,政府可以進行一部分的收購,一方麵保護農產品的價格,另一方麵也是完善儲備的一種方式…
另外,和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就是稅收的問題,趙炎和魯平等人商議了很久,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隻好先進行巡視,看看實際的情況再商定稅收的比例,但是剛才嶽布的話,讓趙炎想起了一個完美的稅率…
‘三十稅一’,這是一個古老的稅率,但是也是一個合理的稅率,既可以分享農業、商業發展的成果,也可以促進農業、商業的發展,休養生息,而且趙炎一直認為,農業的稅收隻是象征性的,真正創造國家財富的,還是商業的發展,同時,鑒於遼東稅製的混亂,趙炎決定借用明朝的一條鞭法,按畝征稅來整頓稅收…
主要內容有三個:清丈土地,擴大征收麵,使稅負相對均衡;統一賦役,限製苛擾,使稅負趨於穩定;計畝征銀,官收官解,使征收辦法更加完備。
而對於商業的稅收,趙炎是決心將其變成國家的主要稅收,並且由於工部、戶部的存在,趙炎準備大力建設國有的手工工場,創造國家財富,鼓勵明間的商業發展,之前趙炎整頓全國的道路,其目的就是為了促進商業的發展,同時取消遼王屬地境內的全部流通稅收,同時對出口、進口商品征收關稅…
而在國內,所有商品統一繳納個行業規定的稅收,促進國內經濟的發展,以形成規模,扶助民族商業的發展,而在這之中,趙炎最為重視的就是工廠手工業的發展,特別是紡織、鐵器、鑄造、水泥、造船等等行業的發展。
甚至在趙炎的直接幹預下,火柴和烤煙這兩種後世十分流行的商品也迅速的出現了,同時,趙炎也準備讓他的遼國成為中國曆史上第一個開始保護工業技術的國家,同時,大力的開發原油。
趙炎準備使用製鋼工場生產的鋼來澆築煉油設備,提煉原油中的輕質油和重油,一方麵用於軍事需要,另一方麵其煤油產品也可以用於生活需要,甚至推動遼國工業的進步,趙炎甚至無比歪歪的想到,要是能夠在遼東開始工業革命,那麼再耗些個幾百年,中國就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那到那時……
為了防止商賈勢力的過度膨脹,趙炎還準備設立梯級稅率的製度,向高收入商人征收高額的稅收,但是說到商業,趙炎就感到一陣的無奈,兩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幣製最混亂的時候,很多國家甚至民間都大造五銖錢,缺乏流通性,所以在民間甚至國家裏麵,大部分人都願意用絹帛來作為計價單位,這是十分不利於商業的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