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危局(十八 上)(2 / 2)

但是趙炎也想不到什麼好辦法,因為想要代替絹帛就隻能鑄造大家認可的錢幣,當時的五銖錢主要是用銅鐵鑄造的,而人們能夠信任的貨幣材質就三種,戰國出現的黃金、西漢開始流通的白銀,還有就是銅錢。

趙炎將他的想法與嶽布一說,嶽布也感到十分的棘手,這時關係到遼東大局的事情,而且趙炎在之前也向陳浩若、魯平、王累、趙平等人提出過,但是都沒有什麼好的意見,趙炎也知道這事情得慢慢來,但是目前的情況又容不得他慢慢來改革幣製,如果錢的問題不解決,那麼發展遼東經濟就隻是一句空話…

最後,趙炎和嶽布決定,立即開工鑄造黃金、白銀,雖然遼東的府庫中,這兩種儲備很少,但是趙炎知道,在東北有著還算豐富的黃金、白銀礦脈,而錢的鑄造就使用銅來鑄造,按照常例,分文、吊、貫計算,而白銀、黃金則以兩計算,由於儲備不多,暫時收歸王府儲備,同時在遼東境內推行方孔製式銅錢,並逐漸推廣……

而說道鑄造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冶金業的發展了,而提到這個鑄造業,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齷齪的國家,中國的冶金工業在兩漢時期就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擁有著很高的水平,而引起了周邊國家的廣泛關注。

在東漢末年時期,東邊的倭島還僅僅處於青銅器的水平,而當時兩漢的鋼鐵為材料的兵器卻已經以其高超的技藝而冠絕世界,欺軟怕硬的倭島人這時廣泛的向中原民族示好,以求得到中原強漢的垂青,深受儒家仁義思想熏陶的大漢民族無私的向倭島人傳授自己的技藝,以發揚先進的技術。

後來,後世的考古學家在倭島上曾經挖掘出那個時代貴族陪葬的“漢刀”,這柄刀深埋於地下千百年依然鋒刃如新,絢麗奪目,使中外人士歎為奇觀!

趙炎和嶽布在解決了農業的問題後又談論起了牧業的發展,作為騎兵出身的陸卓遠、哈齊兒談到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戰馬閹割的,眾所周知,不閹割的戰馬每年春季都要發情,如果發情的戰馬上了戰場,對方陣營中的異性戰馬稍加引誘,戰馬便會聞風而去。

而在中國古代的戰爭中,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發生過的……

所以陸卓遠、哈齊兒等人特意提出了這個重要的問題,說起來也不是陸卓遠等人才華橫溢,而是這個問題早就有人發現了,隻是苦於實在沒有好的辦法來解決,所以也隻能這麼辦,而趙炎的遼軍中,所有的戰馬也都是這麼做的。

趙炎知道這是個很嚴重的事,但是說真的,他也實在沒有什麼好的辦法,而嶽布對此也沒什麼好的辦法,最後隻是決定在遼河平原的草場上建立軍馬場,專門培養騎兵的戰馬,同時規定,所有選為軍馬的戰馬必須在入伍前完成交配,在入伍後再行閹割,以此來保證戰馬的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