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物搭配禁忌
豬肉菱角同食會肝疼,雞肉芹菜相遇傷元氣;兔肉芹菜同食傷頭發,鵝肉雞蛋同桌損脾胃;狗肉如遇綠豆會傷身,黃鱔皮蛋不可信道行;鯉魚甘草加之將有害,蟹與柿子結伴會中毒;洋蔥蜂蜜相遇會傷眼,蘿卜木耳成雙生皮炎;豆腐蜂蜜相伴而失聰,菠菜豆腐色美實不宜;黃瓜進食之後忌花生,蘿卜水果不利甲狀腺;胡蘿卜白蘿卜相互衝,西紅柿黃瓜不能同食;
甲魚黃鱔與蟹孕婦忌,雞蛋與吃消炎片相衝;柿子紅薯搭配生結石,豆漿營養不宜衝雞蛋;香蕉芋艿入胃酸脹痛,馬鈴薯香蕉麵部起斑;
二、嬰兒膳食指南
對於剛出生的嬰兒,首先應該鼓勵母乳喂養,其次是在母乳喂養四個月後逐步添加輔助食品,嬰兒從出生到一周歲是生長發育最快的一年,在這一年裏,體重的增加是出生時的兩倍,所以在營養上充分滿足孩子生長需求就成為非常重要的問題。毫無疑問,母乳是嬰兒唯一理想的含有免疫物質的營養均衡的食物。
嬰幼兒專家提出,母乳喂養不僅有利於孩子的生長發育,也有利於母子雙方的親近與身心健康。提倡、保護與支持母乳喂養這也是全社會的責任。有學者提出,希望全社會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嬰兒都能獲得母乳的喂養,至少在四個月以上,最好是維持一年。對於患有先天性疾病或母親因病不能授乳的,也應該為嬰兒選擇一個合適的、營養素比較齊全的、經過衛生部門認證許可的配方奶製品或其他的同類製品,並且根據產品使用說明來喂養。
除此之外,女性早在孕期就該做好嬰兒的哺乳準備工作,例如做好乳房的保健,注意營養,保證乳房的正常發育等。在產後,還應該盡早的開奶,讓母嬰同室,堅持喂哺。
一般情況下,母乳可以滿足嬰兒出生後四到六個月的營養需求,但是為了確保嬰兒發育的營養需要,同時也預防佝僂病的發生,在孩子出生一個月後,在哺乳的同時還應該補充適量的維生素A以及維生素D(或魚肝油)。
在母乳喂哺四個月到一歲斷奶期間,是一個長達六到八個月的斷奶過渡期。這時父母應該在堅持母乳喂哺的條件下,而有步驟地為嬰兒提供他們所能接受的輔助食品,來滿足生長發育的需求,以順利進入幼兒階段。
嬰幼兒專家提出,過早或過遲補充輔助食品,都會對嬰兒的發育造成影響,還有一點也需要引起家長的注意:任何輔助食物都應該在優先充分喂哺母乳的前提下供給嬰兒,而不是相反。補充斷奶的過渡食物還應該由少量開始,逐漸過渡到適量,密切注意嬰兒食後的反應,一般情況下,嬰兒有可能對某些食物產生過敏反應,如出現皮疹、腹瀉等。所以在開始供給孩子食物的時候,應該從很少量開始,觀察三天以上發現沒有異常的時候,才可以給孩子增加份量或試用另一種食物。
給孩子的輔助食物往往從穀類開始,例如從大米、麵粉的糊或湯開始,然後逐步添加果泥、菜泥、奶以及奶製品、蛋黃、肝末、極碎的肉泥等。
三、幼兒膳食指南
對於幼兒與學齡前兒童,他們首先要做到每日飲奶,其次是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飲食習慣。通常,一到兩歲的幼兒需要特別的嗬護。這一時期孩子的身體發育比較迅速,這就需要吸取很多的營養物質,但是因為他們的胃腸還不是很成熟,消化力也不強,比如胃的容量隻有250毫升左右,牙齒也正在生長,咀嚼能力有限,所以,家長就必須為孩子增加餐次,每天四到五餐,食物的加工要細,以保證不占用太多的空間。
如果是奶和相應的奶製品,每天的供給量不能少於350毫升,同時還應該注意供給蛋與蛋製品、肝類、半肥瘦的禽畜肉、加工好的豆類及切細的蔬菜類。有條件的家庭還要每周給孩子吃上一些動物血與海產品類食物。
無論是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食品,都必須教育孩子,進餐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吃飯的時候集中注意力,暫停其他的活動。同時還要讓孩子每天有一定的戶外活動時間。
當孩子到了3~5歲的時候,他們就要進入幼兒園了,隨著年齡的增大,他們的活動能力相應的也大了很多,這時就應該注意讓孩子進食一些粗糧類的食物了,同時要及時注意孩子的飲食習慣,錯誤的習慣及時糾正,以幫助他們養成良好衛生的飲食習慣。
此外,家長還應該定期測量孩子的身高與體重,並做下記錄,這樣可以了解孩子發育的進度,同時還應該注意孩子的血色素是否正常。
在這一時期,應該注意避免孩子身體過胖的問題,如果有這種傾向,很可能是由於偏食含脂肪過多的食物或運動過少造成的,這就必須在營養專家的指導下做適當的調整,著重改變不合適的飲食行為。
四、學齡兒童膳食指南
學齡兒童通常是指6~12歲這一年齡段的兒童。在這一時期,他們獨立活動的能力逐步加強,還可以逐漸接受成人的大部分飲食。因此,很多家長把他們誤看作是大人,其實是錯誤的。實際上,在這一年齡段,他們在飲食上仍然需要得到多方麵的關心與嗬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