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反補貼措施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影響現狀分析
經貿論壇
作者:黃劍斌
摘要:本文從闡述歐美反補貼措施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影響現狀出發,具體分析了出現反補貼問題的主要原因,並就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反補貼;外貿企業;影響
中圖分類號:F7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5-0-01
自加入WTO以來,我國國際間的貿易往來也日趨密切,針對國際貿易的補貼、反補貼問題已經越來越受到各國相關部門的重視。自本世紀初,加拿大對我國開始發起反補貼調查以後,歐美等過也開始紛紛緊跟其後,頻頻對我國開展相關調查,麵對嚴峻形勢,我國應該針對歐美等國反補貼措施進行有效的應對和遏製,堅決維護我國的利益。
一、歐美反補貼措施對我國外貿企業的影響現狀
(一)歐美反補貼措施。截止2012年年底,我國已經連續7年成為遭遇全球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其中,美國是最主要實施國。事實上,美國從1991年開始就已經對華提起反補貼調查,但是由於當時美國的法律中並沒有針對反補貼法是否適用於非市場經濟國家做有關規定,且以往判例也並未對這些國家做出過任何反補貼措施,從而使得在未來十多年間中國免於遭受反補貼檢查。直到2005年《美國貿易權利執行法案》推出以來,美國將諸如中國這樣的非市場經濟國家納入到反補貼稅法當中。據統計,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各國都比較注重對自國貿易的保護,其中美國對華反補貼調查案就高達11起,例如,2009年油井管反補貼調查案,ITC仲裁結果為肯定性損害仲裁,且美國仲裁最終補貼幅度為3.92%-12.83%。與此同時,歐盟與中國的貿易摩擦也一直是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來源之一,但整體來看,歐盟對我國發起的多數為反傾銷案,但是從2010年開始,其對我國也開始使用反補貼措施(例如2010年4月歐盟對我國輸入歐洲市場的銅版紙發起反補貼調查),雖然歐盟的反補貼案件依然不多,但是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歐盟對華的反補貼行動也僅僅隻是一個開始。
(二)我國外貿企業遭遇歐美反補貼的具體情況。隨著我國遭遇歐美等國反補貼案件越來越多,我國外貿企業逐步麵臨更多的出口壓力。具體表現為:第一,來勢猛。目前我國已經成為被發起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例如,美國對我國出口的銅版紙、標準鋼管、符合編織袋、熱敏紙、亞硝酸鈉、石油天然氣、鋁型材等提起反補貼調查,近年來,美國對華反補貼調查表現出了驚人高頻率;第二,影響大。每次的反補貼調查都直接影響著我國外貿企業出口額以及社會就業問題,外貿損失極為嚴重,例如,2006年美國提起的銅版紙反補貼調查,從而使得調查期間我國在美市場銷售額損失高達4000多萬美元;第三,反常規、不公平。一般在進行反補貼調查之時,WTO成員國都會采取謹慎態度,但是對中國反補貼調查卻呈現出逐年上升趨勢,此外,美國商務部也將我國商業銀行在美貸款視為“優惠貸款”,從而認定需要對這些貸款進行補貼。諸如此類的反補貼行為都直接損害了我國涉案企業的經濟利益,打擊我國外貿發展的積極性。
二、歐美采取對華采取反補貼措施的主要原因
(一)外貿出口增長迅速,且產品定價低。我國外貿出口最大的優勢就是國內人力資源成本低、原料價格低以及政府部門的相關補貼,從而使得這些企業產品出口定價較低,短時間內迅速的搶占了許多國家的市場份額,擠壓了別國的國內貿易利益,以至於引起進口國生產者的諸多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