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貿易條件研究文獻回顧(3 / 3)

張先鋒、劉厚俊(2006)理論上分析了經濟增長、技術進步與我國貿易條件之間的關係,短期內,經濟增長會導致貿易條件惡化;長期來看,我國貿易條件會不斷改善;總體來看,貿易條件可能會呈“U形”變化。單純的價格貿易條件惡化不能充分說明我國福利水平的降低。我國目前需要糾正因國內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扭曲導致的貿易條件惡化;林桂軍、張玉芹(2007)通過Sawada (2006)的居民實際人均消費支出作為經濟福利的指標, 運用顯示偏好弱公理來研究經濟福利的變動方向,並通過計算我國年度貿易條件、GDP年損失率、實際人均GDP增長率得出我國的貧困化增長係數,發現盡管價格貿易條件不斷惡化,但我國並沒有出現貧困化增長;謝飛(2003)從理論和實證方麵進行了綜合分析,利用Cypher&Dietz(1998)模型分析了由技術進步帶來的動態貿易利益,據此認為當存在技術進步效應時,貿易條件惡化並不一定會產生“貧困化增長”;劉誌永(2009)測算我國價格貿易條件、收入貿易條件和單要素貿易條件的變動情況,估算了我國的雙要素貿易條件,發現我國的收入貿易條件和單要素貿易條件不斷改善,而價格貿易條件和雙要素貿易條件呈不斷惡化趨勢,據此認為我國雖然目前沒有出現絕對的貧困化增長,但我國有“相對貧困化”增長的可能。

四、改善我國貿易條件的途徑

無論我國是否進入貧困化增長階段,價格貿易條件不斷惡化是個不爭的事實。諸多學者也根據自己所研究的不同的影響因素對症下藥,探討了改善中國貿易條件的途徑。首先,運用外貿政策、產業政策、外資政策和彙率政策的一攬子政策措施,以改善中國貿易條件(李蕊,2007;於刃剛等,2008);其次,提高技術水平,加快技術進步,增加勞動密集型產品的附加值,加強產業鏈的聯係,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趙玉敏等,2002;張宏建,2008;陶旺生,2008;武海峰,2004;張先鋒,2006等),引導外資合理流入我國新型產品的開發中,利用外資帶動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朱廷2007;姚旦傑,2008等)。再次,積極擴大海外市場, 避免出口市場的過度集中。大力發展與發展中國家和地區( 如東歐、南美洲、非洲等) 及周邊國家( 如俄羅斯、韓國、東盟等) 的貿易往來, 使我國的出口市場多元化, 從而減緩主要貿易夥伴國經濟狀況變化帶來的衝擊(孔慶峰等,2007)。

五、存在的問題

首先,國外學術界從普雷維什-辛格命題開始,貿易條件方麵的理論研究就一直成為熱點,到現在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成熟的地步。但這些理論基礎並不是完美無缺的。例如,目前國內外學者僅限於對價格貿易條件、收入貿易條件和要素貿易條件進行孤立的研究,未能理清各種貿易條件變動之間存在著的種種內在的聯動機製以及由此反映出來的貿易利益的變動情況。

其次,實證方麵大多數學者采用了單一的時間序列的處理方法,這樣就會造成樣本數據比較少,影響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尤其存在眾多貿易條件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裏,這一弊端顯得尤為明顯。由於我國對外開放的時間比較短,樣本數據的選取比較有限,這也就成為我國在實證方麵的缺陷不可避免。

最後,我們認為對貿易利益的研究,貿易條件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對外貿易更多地通過促進本國經濟增長、技術進步、產業結構升級以及提高進出口企業生產率方麵獲得貿易利益。因此若研究貿易利益方麵的問題,應更多關注後者。

注釋:

①朱廷.外國直接投資對東道國貿易條件的影響研究.國際經濟合作. 2007.01.

②王如忠.貧困化增長:貿易條件變動中的疑問[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

參考文獻:

[1]徐建斌,尹祥朔.貿易條件惡化與比較優勢戰略的有效性[J].世界經濟,2002(01).

[2]王如忠.貧困化增長:貿易條件變動中的疑問[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

[3]劉渝琳,楊小玲.外商直接投資、貿易條件與政策選擇[J].國際貿易問題,2007(07).

[4]王允貴.貿易條件持續惡化[J].國際貿易,2004(06).

[5]韓青.中國的價格貿易條件惡化[J].世界經濟研究,2007,10.

[6]姚旦傑.中國價格貿易條件的協整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8,10.

[7]曾利飛.南北貿易模式與中國貿易條件決定模型實證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09(05).

[8]劉誌永.對外貿易中“貧困化增長”問題及對策分析—基於貿易條件變動趨勢的角度[J].國際經濟合作,2009(02).

[9]莊芮.質疑“普雷維什-辛格命題”[J].世界經濟研究,2006(09).

[10]陶旺生.內生技術進步與貿易條件變化[J].工業技術經濟,2008,11.

作者簡介:韓平平(1984-),女,在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