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黑暗裏去
——評盧江良的小說
刑天丁
一
黑暗是真實的一種保護色,它保護著最真實的生活不會被我們那麼容易地發現。
我們站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和信仰的真空裏,站在陽光一樣充溢的物質裏,看到的黑暗隻是黑暗,但從來沒有看到把黑暗當作保護色下的真實。這種真實是別樣的真實,讓人心痛的真實,讓文字變得無與倫比的沉重的真實。但這種真實離現代這個充滿調侃和淺閱讀的時代遠了,所以作家的筆便觸摸不到了——觸摸到也有意的繞開了,因為那是一個荊棘,會讓觸到的人痛。
而我聽到了一個人說著這樣的兩句話:一句是“我寫下這些作品的時候,更多地想到的是,在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裏,還存在著一些陰暗的角落,而我希望用自己的筆靠近去,將他們暴露在太陽底下,使黑暗從此變得光明”;另一句是“每一株荊棘的成長,實在比鮮花來得不易”。
這兩句話,先於盧江良的所有小說,已經像兩枚釘子深深摁進我的腦袋,哪怕流著血連著肉的疼痛,再想從記憶裏把這兩枚釘子拔出來已經很困難了。
《聖經》上說:我的良人,站在人群中,像玫瑰立於荊棘間。這也是世人的視線,誰都知道玫瑰的美好,但也都忘記了在黑暗角落的荊棘——就是這些荊棘在用自己的全部生命來誓死捍衛著玫瑰脆弱的美麗,這些荊棘,默默的成長著,如那些草一樣的底層民眾艱難的生命。因為黑暗,掩蓋了太多這樣的真實。像世界上最疼痛的傷口一樣有質感的真實。
在這些黑暗裏,有最真實的欺壓、最真實的艱辛、最真實的苦難……這些角落裏,陽光從來都不光顧,鎂光燈和文學視線一掃而過,從來沒有留下什麼心靈的營養。許多知識分子在書房裏大叫著“人間情懷”的時候,唯盧江良不合時宜的低喝一聲:到黑暗中去!但沒有幾個人聽見,聽見的人也沒在意,在意的人也沒放在心上,放在心上的很少的幾個人才驀然發現:這才是內心震憾的聲音,因為是發自另一顆心靈的共振。
路遙曾經也發過這樣一聲低喝的,於是他有了震憾人心的《平凡世界》;所以當盧江良的小說給我帶來震憾的時候,我就沒有覺得太奇怪了。
二
他原是榕樹下原創文學網站的作者,而我是榕樹下社團的編輯,所以讓我倍感親切,如在他鄉遇見一個離散多年的兄長。
他的小說《在街上奔走喊冤》,深受餘華、莫言、阿城、王安憶、餘秋雨和池莉等名家的推崇,榮獲榕樹下網站舉辦的第三屆全球網絡原創文學作品大賽短篇小說獎,可謂紅極一時,但怎麼說也是一個異數,本身就是一個黑暗中的荊棘,生長中會遭遇更多的不易和曲折,因而被許多雜誌社因其尖銳而退稿。那些如出一轍的退稿措辭有驚人的相似:“大作寫得很好,但因其思想尖銳不適合在敝刊發表,……”
這很合現代市場操作的規律性,就像一個花店不能接受一叢荊棘的到來,哪怕荊棘中有朵最炫美的鮮花——因為如果讓顧客的手有一絲傷害,那麼就很難再從那雙手中傳遞過來孔方兄了。
這是一個現實的社會,哪怕以犧牲真實為代價。
黑暗的真實,就像平靜中的沉默,正如魯迅所言: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許多真實就像時間的氣泡一樣,無聲碎裂了,隻有很少的一點能像星火一樣點燃了,而這點星火也注定會成為那些仍在黑暗中的人們心中最溫暖的陽光,心中一條溫暖的河流,不再寒冷。但誰又能在黑暗中,用底層的黑暗中的真實默默寫作,來承受黑暗中的孤獨來敲打我們的靈魂、黑暗中的良心來折磨我們的內心、黑暗中的清苦來漂白我們的肉體、黑暗中的安靜像竹刀子一樣慢慢殺死我們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