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等學校創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思路(1 / 3)

高等學校創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計算機教育

作者:劉曉亮 劉鵬 康晶晶

摘要:探討了高等學校創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思路。結合社會對計算機應用人才的需求和高校計算機人才培養模式,聯係高校的實際情況,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創新改革思路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指出計算機基礎教育多元化、專業化、創新化趨勢和構建計算機教學的新理念、新視野、新方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關鍵詞:創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3)10-65-02

0 引言

在計算機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的應用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並對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計算機技術應用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人的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標準之一。可見,計算機基礎課程對學生今後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而深遠的意義。計算機基礎課程是高等學校開設的基礎課程,而且作為大學新生的人學課程,在學生進入大學校門就開始對他們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對已有的知識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實踐不斷地進行充實和完善,有利於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計算機基礎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就高等學校創新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思路進行探討。

1 計算機基礎課程麵臨的問題

自二十世紀末開始,我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轉化為大眾教育,全國高校的大麵積擴招,推動了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給各高校帶來了廣泛的生源,但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對於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而言,問題尤為突出。由於地域的差異、家庭經濟條件的差異、學生偏科以及各中學對於計算機基礎教育重視程度的不同等因素,導致高校新生在入學時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參差不齊,同專業同班的學生,有的已對計算機基礎知識有較好地掌握,能夠熟練應用常用辦公軟件,如Word、Excel等;有的學生隻是會上網;甚至有的學生還不會開機、關機。另外,由於不同學科之間的差異和學生個體興趣的差異,不同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傳統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內容已經不能滿足一部分學生的需求。

再者,有些院校把計算機基礎這門課程的教學目標定位為通過全國或各省市的大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把等級考試通過率作為檢驗教學成果的標準。而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題型、題目相對固定不變,促使學生投機取巧的應試心理十分嚴重,隻對等級考試所考內容有學習熱情,對不考的內容幾乎一概不理。很多學校為了保證學生計算機等級考試的通過率,簡單地遷就等級考試的考試大綱,在教學內容、教學進度上全校統一,教學模式一成不變,忽視了學生計算機素養方麵的培養,與素質教育背道而馳。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有計算機的基礎知識、Windows、Word、Excel、PowerPoint、網絡基礎知識、多媒體等。部分內容專業性很強,大部分學生都不太感興趣。對應用較多的Office操作,學生在學習的時候表現得較輕鬆,但往往操作並不熟練。

這門學科更新發展得比較快,書本很多知識點往往都已經過時,有最前沿知識的書少之又少。有些教材內容冗餘繁雜,學生在自己看書後也沒有切實的體會。教材沒有專業特色,與專業應用聯係不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