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5章 照料護理(3 / 3)

嬰幼兒防止發生意外的措施

1歲~2歲的孩子,好奇心強,對周圍環境及能接觸到的物品,都想去摸一摸、碰一碰或嚐一嚐,對危險缺乏判斷和防備能力,因此很容易發生意外事故,造成身體損傷或殘疾。根據調查統計,造成1歲以後孩子死亡的第一位死亡原因就是意外事故,所以對意外事故要認真加以預防。

預防兒童意外事故要從日常生活中小事情做起,一點也不能馬虎。看看電源插座安裝是否太低了,是否已改用安全型插座,電線、電源開關、台燈之類應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熱湯、熱水瓶、熱菜不要讓孩子接近或爬上桌子或拉下桌布,引起燙傷;住在樓上的不要讓孩子獨自爬行或走到樓梯口而滾下來;屋內的桌椅家具必須穩固,避免翻倒;避免孩子爬窗戶、陽台而墜落;衛生間的消毒液、洗滌液等要放在安全地方,防止孩子當它為“飲料”而誤服;家中的常用藥物應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或加鎖;給孩子洗澡時,應先放冷水再加熱水,並試好水溫再給孩子洗澡,這樣可避免因大人突然有事要離開一會兒,而使小兒燙傷;家中洗衣機應蓋好蓋,防止孩子爬上洗衣機墜落到裏麵;不要讓孩子玩鈕扣、豆子、珠子等小而圓的東西,以免被吞進或不小心嗆入氣管內引起窒息;不要把孩子一個人鎖在家中睡覺或玩耍,當他找不到媽媽時,大哭大鬧任何危險的事情都可能發生,那就後悔莫及了。農村有水井、水塘、河流及糞坑,不能讓孩子單獨外出,避免溺水、溺糞。現在城市和農村汽車日益增多,帶孩子外出不能讓寶寶單獨活動,以防車禍。從小教育孩子熟悉交通規則,學會看交通紅綠黃燈,過馬路要有大人牽扶;教育孩子不能玩火柴、打火機和煤氣開關,以防燒傷或煤氣中毒。隻要家長多多加以注意,小兒的意外事故應該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注意嬰幼兒外出安全的措施

首先外出不是指戶外活動。此處的外出指帶寶寶走親訪友、串門、去廣場、商場等。帶寶寶外出有時是不可避免的,這能夠使寶寶開闊眼界,增長知識。但要注意以下兩點:一不要過多帶孩子串門,二要盡量少去環境嘈雜的公共場所。

經常外出串門不利於寶寶的健康,寶寶抵抗力尚不是很強,各種傳染病對他是極大的威脅。如麻疹大流行期間,凡有接觸史的易感染的孩子90%以上可能發病。對未曾服用過小兒麻痹糖丸疫苗的6個月至5歲的孩子,普遍易感染上小兒麻痹症。在2~5歲孩子中,水痘也是常見病之一。尤其是在一些嘈雜、擁擠、空氣混濁的公共場所,如車站、公共汽車內,更是傳染病廣泛傳播之處。通過呼吸道傳染可使寶寶患上呼吸感染、百日咳、麻疹、水痘、猩紅熱、肺結核、腮腺炎、流行性腦膜炎等疾病,接觸傳染的有肝炎、痢疾等。此外公共場所的衛生又差,寶寶容易病從口入。

過多的串門外出不利培養寶寶安靜、專注、認真做事的習慣。而這些良好的習慣,對寶寶以後的發展又是非常重要的。

過多的串門外出容易讓寶寶接觸到過多的不良行為和現象,不利於寶寶身心成長,如有些家長常好抱著孩子去串門,在寶寶麵前亂說話議論,或聚在一起打牌,或有求於人拉關係送禮等等。寶寶耳濡目染,對身心都有不良的影響。給寶寶一個文明健康的成長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注意交通安全的措施

此時的寶寶活動能力已大大增強,又有明顯的獨立傾向,因此總想一個人跑出去,大街小巷,都容易發生交通意外,所以家長應留意不要讓寶寶一個人亂跑。

帶寶寶上街應防止寶寶走失,不要讓寶寶獨自一個人走,要牽著寶寶的手,過馬路時可給寶寶講講交通規則,走人行橫道,紅燈停,綠燈行。

戶外活動不要在馬路邊進行,寶寶騎童車的場所應為安全場所,如場院、院內,如果家附近沒有適合的場所則可不給寶寶買童車,以防寶寶騎童車到大街上、馬路旁,發生意外。

在騎自行車帶寶寶時,應在車上加專門座椅,並在車輪旁加上擋板以防寶寶腳伸進輪內,導致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