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6章 體能訓練(1 / 1)

運動機能的發展

孩子到3、4歲左右,所有的運動能力都已具備。他們已能疾走、奔跑、上下樓梯等,能雙腳交替著跳著走、單足站立數秒等。可以說4歲的孩子是整天跑跑顛顛、沒有一刻安穩的時刻。

幼兒6歲時,神經係統的發育接近最後完成階段,運動也較前更為劇烈,已能很好地控製身體,所以就不像以前那麼容易摔倒了。而且可以從1米左右的高處跳下來,而不必擔心他們會弄傷。

手足功能發達,能與眼睛協調配合,出色地做一些很細小的事。能用繩子打結,使用筷子、站著穿短褲,還會進行彈玻璃球等遊戲。

所有這一切都跟家庭生活狀態有很大關係,受家庭生活狀態的影響不小。比如說,那些有老人的家庭,總覺得孩子這樣玩有危險,老人在旁管束太多、保護過度,從而孩子既無法發揮其自身所具有的各種能力,又因終日惶惶不安,容易形成惡性循環。往往許多事情看上去似乎有些冒險,但盡管如此,還是應該積極地讓孩子去幹、去玩,隻要加以注意保護就行了。

培養孩子的操作能力

俗話說“心靈手巧”是由於“心靈”才“手巧”,反過來“手巧”又會促進“心靈”。孩子的智力技能主要指智力活動的方式,是在頭腦內部完成的,而外部的操作技能同智力技能又緊密相聯,外部動作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據,也常常是智力技能的體現。然而有些家長,隻重視孩子智力技能的培養,而忽視孩子操作技能的培養,這種做法違背了孩子智力發展的規律。培養孩子的操作能力可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

手指靈巧訓練出生半年左右的孩子,手就能緊握東西,給他能搖動發響的玩具,讓他動手,然後逐漸地讓孩子接觸需動用手指的玩具,如簡單的套圈、撥球、轉動算珠、擺積木等,可讓孩子反複練習,使手指靈活。一些帶發條的玩具不僅可以訓練手指,還需要力氣,很能吸引孩子的興趣,可讓孩子實踐。一些簡單的生活用具也可以使孩子的手指得到訓練,比如把瓶子蓋打開,把碗蓋蓋上,開關小盒子等。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的手指,比如讓孩子將掉在地上的東西拾起,轉動門軸等。

給孩子的訓練時,靠大人給予指導,大人要有耐心,多給孩子鼓勵,不要輕易製止孩子的行動。

教會孩子使用工具使用工具是訓練孩子一雙巧手,促進智力發展的不可缺少的步驟。教孩子學習用筷子、剪刀,不僅有利於鍛煉幼兒手部的小肌肉群,使手指動作靈活協調,且可以使大腦得到鍛煉。一般3歲的孩子,就具備了學習使用剪刀和筷子的能力。但是在教孩子使用工具時,應當注意安全問題。

自己的日常生活要讓孩子獨立地處理要讓孩子適當參加家務勞動,並在參加體育鍛煉、遊戲、畫畫、手工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孩子動作的協調性,熟練和準確的操作能力,開動腦筋、手腦並用。當孩子看到自己的成績時,他就享受到獲得勞動成果的喜悅,進而激發他的動手興趣,促進他的操作能力和實踐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