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疾病預防(1 / 3)

及時預防接種

上個月給嬰兒注射了三聯針(百、白破混會製劑)的第二針,這個月應注射第三針,這樣就完成了百日咳、白喉、破傷風三種疾病的第一次免疫注射過程。以後到1歲半、6~7歲時,還要加強兩次免疫。此後,孩子便獲得了對這三種病的持續而良好的免疫力。

大部分孩子在注射三聯針後都有些不適,常表現為發熱,吃奶不好,在打針的局部稍稍有些紅腫,孩子比以前愛哭鬧了。這些現象家長必然很擔心,其實這是正常的反應,一般2~3天就會好的。如果體溫超過了38.5℃,可以給孩子吃點退燒藥阿魯片。如果發熱持續三日不退,並出現皮疹、咳嗽等症狀,要請醫生給孩子看看有無其他不適。

預防幼兒蟯蟲的方法

蟯蟲就是小白線蟲,主要感染1歲以上的小孩,尤其是在幼兒園、托兒所集體生活的小孩,感染此病的較多。實際上蟯蟲的生命力隻有1~2個月,如果注意衛生,不吃藥治療就能自愈。

蟯蟲病是這樣得的:人吞入蟲卵後,蟲卵在胃及十二指腸內孵化,在腸中發育成成蟲。當夜間孩子熟睡時,肛門處於鬆馳狀態,蟯蟲便爬到肛門排卵,使孩子感到奇癢。有的孩子用手去抓,造成手的汙染,不但可使自己再次感染蟯蟲,而且手摸過的東西還會感染他人。當然蟯蟲卵也很容易汙染被褥及其他地方,要給孩子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勤洗被褥,勤洗燙內褲,玩具要定期消毒。提倡孩子盡早穿滿襠褲。經過這樣預防,1~2個月後,不吃藥蟯蟲也就消失了。

預防嬰幼兒痢疾的方法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是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菌痢的主要表現是發燒、腹瀉、大便膿血,伴有腹疼,重者可出現脫水、休克、抽瘋等症狀,甚至危及生命。

菌痢的發病是由於痢疾杆菌隨汙染的飲食經口進入胃腸後,在腸道大量繁殖,釋放毒素,引起腸道的炎症病變。同時,毒素的吸收引起發燒、全身不適等症狀。如果毒素首先侵犯中樞神經係統就會引起腦中毒症狀,病人抽瘋、昏迷、血壓下降……這就是中毒性痢疾。

預防痢疾,一定要做到:(1)大便後、吃飯前給孩子洗手,並養成習慣,最好用肥皂及流動水洗手,以防手上的致病菌隨食品入口。(2)生吃的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幹淨、消毒。(3)腐爛變質、不新鮮的食品一定不給孩子吃。(4)孩子的餐具要專用並經常消毒。(5)如果家中有人得痢疾,應注意隔離,避免傳染給孩子。

如果孩子得了痢疾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按醫囑服藥,千萬不要吃兩次藥覺得腹瀉好一些了就自行停藥。最好在服藥3天後複查大便,使常規檢查正常後再服2~3天藥。一般療程為7天。除用藥之外,還要注意適當休息,吃易消化的食品,如果孩子高燒,可服用退燒藥和物理降溫。若發生中毒性痢疾,則應住院治療。

預防嬰兒腦震蕩的方法

嬰兒腦震蕩不單單是由於碰了頭部才會引起,有很多是由於人們的習慣性動作,在無意中造成的。比如,有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快點入睡,就用力搖晃搖籃,推拉嬰兒車;為了讓孩子高興,把孩子拋得高高的;有的帶小嬰兒外出,讓孩子躺在過於顛簸的車裏等。這些一般不太引人注意的習慣做法,可以使孩子頭部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動,嚴重者可引起腦損傷,留有永久性的後遺症。小兒為什麼經受不了這些被大人看做是很輕微的震動呢?這是因為嬰兒在最初幾個月裏,各部的器官都很纖小柔嫩。尤其是頭部,相對大而重,頸部肌肉軟弱無力,遇有震動,自身反射性保護機能差,很容易造成腦損傷。

預防嬰幼兒心律失常的方法

竇性心律不齊

表現為隨呼吸而改變,吸氣時心率增快,深吸氣時更為明顯,呼氣末期心率減慢。在發熱、運動、情緒緊張、哭鬧或用阿托品後心律不齊消失。

竇性心動過速

表現為小兒正常心率因年齡而異,若新生兒心率超過200次/分;1歲以下超過160次/分;1~2歲超過140次/分;2~6歲超過130次/分;7~12歲超過120次/分,這被稱為竇性心動過速,常見於運動、緊張、哭鬧、發熱、貧血、出血、休克、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其他如甲狀腺機能亢進及某些藥物如阿托品、麻黃素等影響也可引起心率過速。

病竇綜合征

這是由於竇房結功能衰竭而引起的激動產生和傳導發生障礙。小兒可由心肌炎、心肌病、洋地黃中毒、先天性心髒病引起。臨床特點是持久而顯著的竇性心動過緩,心律不隨運動、哭鬧、發熱而增加。除心動過緩外還可出現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所以也稱心動過緩一心動過速綜合症,簡稱“快一慢綜合症”。

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此病約有60%發生在健康兒童身上,約5%~10%病人原有預激綜合症,亦可見於上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心髒病、心肌炎、缺氧、洋地黃中毒、甲狀腺功能亢進等。4個月以下小嬰兒多見,常突然發作,此時可出現煩躁不安、麵色蒼白出冷汗、四肢涼、呼吸急促、拒奶、嘔吐、口唇發鉗等症狀,可持續數秒、數分鍾或數小時而突然停止。血壓低,聽診時可發現心音弱,心律快而規則,新生兒可達300次/分,嬰兒可達200~300次/分,年長兒可達160~180次/分。

早博

正常心髒跳動的起博點是在心髒竇房結,而早博是由異位節律點提前發出激動而引起心髒博動。按異位節律點出現的部位不同,可分為房性早博、室性早博和交界性早博。這些症狀可以通過心電圖檢查來確切診斷。

房室傳導阻滯

可由心肌炎、先天性心髒病、風濕性心髒病、藥物中毒(如洋地黃)、低血鉀等原因引起。按受阻程度可分為1、2、3度。1度一般無症狀,心電圖儀表現P-R間期延長。2度可出現心髒漏跳現象。3度由於心律過慢,可出現急性心源性腦缺氧綜合症,這是十分危險的,需要及時去醫院診治。

預防嬰幼兒結核病的方法

結核病是由結核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傳染病。在各種組織器官中形成結核結節和幹酪樣壞死灶,是一種蔓延於世界各地的常見病、多發病。結核病對人類的危害已有數千年的曆史。1995年全球有近300萬人死於結核病。我國現患肺結核病人約有600萬人,每年死亡約25萬人。我國的結核病防治形勢仍十分嚴重。接種卡介苗對於預防兒童結核病,特別是那些嚴重類型,如粟粒性結核、結核性腦膜炎等,可降低發病率。接種對象是新生兒及從未接種過卡介苗的兒童。接種卡介苗可出現特殊形式的局部反應,如接種二周左右局部出現紅腫,以後局部化膿。化膿的地方一般要在3個月左右後結痂,形成疤痕。化膿破漬時,可塗甲紫,勤換內衣,以防感染。以上變化是正常反應過程,無需特殊處理。偶爾出現接種部位的同側腋下淋巴結腫大,可以熱敷處理。如已軟化形成膿瘡,要請醫生診治。

預防嬰幼兒乙型肝炎的方法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在全世界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我國是乙肝的高發區,我國人群中乙肝病毒表麵抗原陽性率占10%以上,約1.2億人口。乙肝是已知各型病毒性肝炎中危害最嚴重的一個型別。接種乙肝疫苗是控製乙肝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目的不隻是預防個體的發病,更重要的是預防和減少人群慢性帶毒狀態,從而達到減少或控製乙肝傳染源的目的。目前北京地區使用的乙肝疫苗,對阻斷母嬰傳播率達95%以上。接種對象:所有乙肝易感者,劑量是第一次5ug,間隔1個月和6個月分別接種5ug。新生兒出生24小時內完成第一針10ug(為提高母嬰阻斷)。間隔1個月和6個月分別接種5ug。但新生兒母親為表麵抗原陽性時,注射劑量應分別為10ug、10ug、10ug。接種後偶見注射部位紅腫或疼痛,發熱和頭痛。不需任何處理。

預防流行感冒的方法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此病起病突然,發熱,可有呼吸道症狀,病程較短。

流感病毒存在於病人的鼻涕、口水、痰液等分泌物中,主要借空氣飛沫傳播,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但以冬春季發病較多。

流感的潛伏期為1~2日,最短者數小時,長者達3日。此病症狀是起病急、發熱、怕冷、頭痛、肌肉酸痛、疲乏、上呼吸道症狀等,小兒常伴有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如無合並症,3~4天後症狀減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