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的存放
母乳是嬰兒的天然食品,是其他任何食物所不能替代的。但是,有些年輕的媽媽由於工作等原因,需將乳汁擠出,待需要時再喂嬰兒。那麼,在沒有冷藏條件下,乳汁存放多長時間不會變質呢?
美國專家對上述問題做過專門實驗:挑選10名平均年齡為26歲的哺乳期婦女,將她們擠出的乳汁進行檢測和細菌培養。結果發現:在19℃~26℃的室溫條件下,2小時,4小時後,乳汁中細菌數量均未明顯增長,而在6小時之後,細菌增長的速度便加快了。專家認為,母乳中的溶菌酶能破壞細菌的粘多糖複合體;母乳中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可以使微生物凝聚。但在室溫條件下,這些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隨著時間的推移,將發生分子結構的改變而逐步失去應有的阻抑細菌生長的功能。
因此,專家指出,母乳擠出後,在室溫下自然保存不宜超過6小時。
添加輔食的原則及方法
1.由一種到多種的原則。開始時不要幾種食物一起加,應先試加一種,讓寶寶從口感到胃腸道功能都逐漸適應後再加第二種。如寶寶拒絕食入就不要勉強,可過一天再試,三五次後嬰兒一般就接受了。
2、由少到多的原則。添加輔食應從少量開始,待嬰兒喝意接受,大便也正常後,才可再增加量。如果嬰兒出現大便異常,應暫停輔食,待大便正常後,再以原量或小量開始試喂。
3.由稀到稠的原則。食品應從汁到泥,由果蔬類到肉類。如從果蔬汁到果蔬泥再到碎菜碎果;由米湯到稀粥再到稠粥。
4.應使用小匙添加,而不要放在奶瓶中吸吮,這樣也為孩子斷奶以後的進食打下良好的基礎。
5.孩子患病時,應暫緩添加,以免加重其胃腸道的負擔。
6.最好給孩子添加專門為其製作的食品,即不要隻是簡單地把大人的飯做得軟爛一些給寶寶食用。因為孩子的胃還很嬌嫩,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咀嚼吞咽功能也不夠強。
他們的食物以盡量少加鹽,甚至不加鹽為原則,以免增加孩子肝、腎的負擔。顆粒盡量小,以免噎住卡住喉嚨。
製作嬰兒輔食的方法
嬰兒在滿了三個月之後,就不能單純隻是母乳喂養了,為了保證嬰兒的營養,就應適當增加一些輔助食品,以促進嬰兒消化係統的不斷完善。
下麵列舉一些常見輔食的製作方法:
蔬菜泥
將菜葉洗淨,去莖撕碎,放入沸水中煮開即撈起。用小勺將菜葉研成泥,去除粗纖維,再用少許植物油與鹽旺火急炒即成。
蘋果泥
將蘋果洗淨後,切成兩半,用小勺輕輕刮取果肉部分,即可得到蘋果泥。
香蕉泥
取熟透的香蕉去皮後放入碗中,用不鏽鋼小勺背用力擠壓、攪爛即為香蕉泥。
魚泥
將鮮魚去內髒洗淨,放入鍋內蒸熟或加水煮熟,去淨骨刺,加入調味品,擠壓成泥,可調入米糊(奶糕)中食用。
菜泥
將新鮮深色蔬菜(如菠菜、青菜、油菜等)洗淨,細剁成泥,在碗中蓋上蓋子蒸熟;胡蘿卜、土豆、紅薯等塊狀蔬菜宜用文火煮爛或蒸熟後擠成泥狀;菜泥中加調味品和少許素油,以急火快炒即成。
豆腐
將煮熟的的嫩豆腐稍加些鹽攪碎,加入粥或蛋黃中喂食。
蛋羹
將整蛋攪勻,加入溫水半小杯、醬油1茶匙、鹽少許,待鍋內水開後再上鍋蒸8~10分鍾即成,應在正餐中喂,不要在兩餐之間喂食。
肝泥與肉末
將煮熟的瘦肉或肝在幹淨的刀背和砧板上剁成泥,加調料和水少許蒸成肉餅或肝糕直接喂食或放在粥或爛麵裏喂食。
紅棗小米粥或玉米麵粥
將紅棗洗淨,煮爛去皮去核,壓成棗泥,放在煮好的小米粥或玉米麵粥中再煮沸即成。
肉末菜粥
瘦豬肉50克,青菜兩小棵,植物油10克,醬油、精鹽、蔥薑末各少許。①將豬肉洗淨去筋、剁成細末,青菜洗淨切碎。②鍋內加入植物油,油熱後下入肉末不斷煸炒,放入蔥薑末,再加入少許醬油炒至全熟即成肉末。③將炒好的肉末及碎菜加入熬好的米粥內煮沸。待溫後即可喂食。
水煎蛋
雞蛋1個,香菜1棵,澱粉少許,食鹽、香油適量,雞湯或肉湯100克。①將雞蛋打入碗內,用筷子調勻。香菜洗淨切成細碎末,澱粉溶於少量水中。②將100克雞湯(清水亦可)放入鍋中旺火燒開,倒入水澱粉收汁,待再次開鍋後將雞蛋液倒入,並加入鹽、香油和香菜末,不停地翻炒,使之成熟,待其形狀很像攪碎的豆腐,質地軟嫩,即可出鍋。
烹調時應注意將雞蛋炒熟就立即出鍋,若炒製過老,水分從雞蛋中溢出,嬰兒就不宜食用了。
蘋果藕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