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愛孩子要懂得適時放手(4)(3 / 3)

聽到母親對我說這些時,我熱淚盈眶。因為我一個人在外地求學時,很多次都非常非常想家,想念母親做得燉菜,也想念父親給我調好的收音機頻道讓我聽。而今,父母雖然年老,我也可以經常回去看望他們,但我想我飛得再高,我的根還在父母這裏。

我父親有一次聽我說呱呱要去外國學習,他就幾次囑咐我:“不要阻攔孩子啊,孩子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能去幾個就去幾個。飛得高,他才看得遠,才能做大事嘛……”我聽後,連連答應。一位老人,一個沒有上過多年學的老人能這樣明白道理,我深感父親的智慧。

我們常說“天高任鳥飛”,很多家長也天天這樣說,可是真正到自己孩子身上時,他們有那麼多的理由,有那麼多的不舍得。

我當年是在老家農村讀的小學和初中,很多同學畢業後有的跟隨親戚去做生意,女孩大多是學裁縫,男孩大多學做木匠。沒過兩年,時代發展了,裁縫也越來越少,木匠也越來越少。其中有一個女同學和我關係不錯,她當年學了點裁縫技術後就跟隨表姐到南方服裝廠打工。等到嫁人的年齡時,父母逼著她回家,無奈下她隻能回家,自己在家做做衣服,慢慢自己也加工一些兒童衣服。前一陣子和我聯係,說要到本市看看。我見到她後,發覺變化真大。

女同學笑著說:“你看看,這變化大吧。我都認不出你了。”我說這都幾十年了,變化肯定很大。幾句寒暄後,女同學說她有個很大膽的想法,想在老家開個小服裝廠,不知道現在開始會不會晚。我問她為什麼會覺得晚。

女同學一聲歎息地說,當時她在南方打工時就想在那邊一直做,然後開個店。當時南方的服裝市場發展很快,要是做起來現在都能開好幾十個連鎖店了呢,和她一起打工的幾個姐妹現在都有自己的服裝廠。結果父母逼著讓她回去,一結婚,全是給家裏人做這個,做那個,現在孩子大了,自己想做點事情。

女同學羨慕地說:“在老家的幾個姐妹,也就你行,讀了這麼多書,也圓了自己一輩子的夢。你看看我,現在想飛也飛不動嘍,老胳膊老腿了。”

我問同學:“孩子現在做什麼呢?”女同學說:“我孩子都大學畢業了,比你結婚早嘛。我自己一輩子沒飛出去,我可不能讓孩子也這樣。大學一畢業,我就告訴他想去哪就去哪,能飛多高飛多高。說是和幾個同學去深圳了工作了,做什麼理財師,設計師的,我也不懂。他有事情做就行。這離家也挺遠。不過現在交通這麼好,想去就去了,不像咱們當年,去個縣城騎自行車都要半天……”

聽著女同學侃侃而談,令她唯一驕傲的事情就是孩子飛得比她高。

我無法問同學是否埋怨父母逼著她回來。因為再埋怨,幾十年也已經過去,再埋怨,麵對老人當初的好意又能怎樣?

雖然這個故事已經很遙遠,時代也已經很發達,可是現在仍還有很多的家長觀點沒有變,他們用一成不變的觀點來對待孩子的未來和事業。我這裏說的讓孩子飛,並非單獨地讓孩子飛向大城市,飛向國外,而是要讓孩子去選擇自己的生活。

我有一個研究生同學,畢業後可以去一家私企工作,可是父母認為私企的工作不穩定,“說不定哪天公司就倒閉了”。父母在商議下,父親決定自己提前退休,讓女兒在單位有一個職位。而女兒所要做的工作完全不是畢生所喜歡,每天感覺隻是枯燥而無趣。而幾年後,時代發展了,事業單位也改革了,很多職工麵臨著被裁員。我的同學也正好是被裁掉的一個。我們拋開其他任何因素,單單來說父母對孩子的框定。父親為了女兒好,讓女兒有個安穩的工作,免受拚搏的勞苦,可是這樣的小餡餅,解決了暫時的饑餓,但不能解決孩子的一生,也未必能讓孩子一生感到快樂和幸福。

父母都舍得愛孩子,可是卻不舍得讓孩子飛翔;父母舍得給孩子任何自己擁有的,卻不舍得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飛翔。家長朋友們,放飛孩子同樣也是愛。讓孩子在自己飛翔中尋找自己的歸宿,讓孩子在飛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

5.孩子的成長遠大於家長的意願

發揮孩子的潛能,而不是限製

發揮孩子的潛能,幾乎成了現在很多家長培養孩子的一項重要工作。我在和幾個家長聊天中得知,他們普遍認同專家的觀點,孩子的潛能是無窮的,家長要在孩子兒童時期多挖掘,否則會耽誤孩子一生。

是的,這個觀點不錯,因為確實有這樣的證據。美國科學家米德早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就指出,現代人的潛能隻用去6%,還有94%未被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