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多遠啊,要是我有個三長兩短的,他還見不到了呢。”
王大媽的兒子在聊天中說,單位要改製,年紀也大了,熬幾年就退休得了,“母親年紀大了,不能對她發火,自己一點微薄的工資不夠養活全家人,妻子嘮叨著,母親也嘮叨著,孩子天天也喊著要買這個,買那個。這日子過得……”
王大媽的兒子一輩子都留在本地,至少在他媽媽有生之年。王大媽的兒子我也經常見。每次看到他不舒展的表情,我們隻有心裏暗自為其感到可惜。
如果王大媽當年不阻止兒子到外企工作,他也許能成為今天中國某區域的代表人;如果王大媽不阻止他去南美洲做項目,他也許會得到更多,至少臉上的笑容會多些。
是的,我們中華子女一定要孝敬父母,但為人父母者切忌不可以“孝”阻止孩子的成長與發展。
呱呱在日本打來電話,說和老師同學過得很好,並囑咐我們一定把他的祝福送給親戚們。呱呱遠在外地,但他心係著每個愛他的人。孩子如此快樂,能發展自己的事業,這對父母不也是更好的回報嗎?
很多朋友和我一樣,家裏就一個孩子,擔心孩子在外麵受到雨淋,遭到風吹,為了孩子好,那就索性把孩子留在身邊,時刻守護著,父母守護孩子,守護的是什麼?這樣的做法如同把孩子關在一個設置好的“籠子”裏,孩子再飛也隻能在這個籠子裏飛。可這樣的結果,對孩子和自己都是一種傷害。
我也想讓孩子在我的身邊,時不時地和我聊天,時不時地和我爭論,也期待著有一天,呱呱結婚了,也有孩子了,一大家人幸福地吃著飯,聊著天。
是的,這是每個老人的期盼天倫之樂。可是我不能為了自己的這個幸福的夢想,舍棄呱呱現在的快樂和幸福。我不能把呱呱關在家裏,讓他陪我過節,那樣,他失去的不僅僅是去日本學習的機會;我不能在呱呱報考大學時,為了讓他多陪我和先生,就選擇我喜歡的專業和大學;我不能因為愛呱呱,而把呱呱推向自己不喜歡的籠子裏。
我們單位每年都會有新同事加入,前兩年的幾個年輕的同事中,有兩個男孩的表現截然不同。男孩丙很陽光,思維也靈活,每天與大家相處融洽,在很多問題上,都有自己的看法。而男孩丁則比較沉默,每天進辦公室不和任何人說話,隻喜歡在自己的博客上抒發感情,似乎周圍的一切都與他無關。
在幾次接觸後,我了解到,男孩丙是外地人,他的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他多動、多問、多和人交流,男孩子要多闖一闖;而男孩丁,是本地人,父母希望他留在本地,這份工作是他爸爸托了好幾層關係幫他找到,原本他是被保送上研究生的,結果他父母非要他先工作。男孩丙和男孩丁都是家裏的獨生子,可由於父母的觀點不同,放飛的孩子感到很快樂,很有成就感,而被關在籠子裏的孩子,感覺不到快樂。兩年後,男孩丙經過自己的努力考上研究生,而男孩丁早已忘記了他之前的夢想。
在歡送男孩丙時,我對丁說:“你也可以試試。”丁無奈地說:“我沒丙這麼瀟灑,有爸媽看著,我飛不高了。”
男孩丁才二十五歲,這麼年輕就沉重地說自己飛不高了,他的內心已經完全給自己下了判決書。我不知道他的父母聽到了會做怎樣的感想。也許有人會反對我的看法,會說,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孩子留在父母身邊,父母可以隨時照顧孩子,父母是最無私的,這完全是為了孩子好。可是家長朋友們,試想,孩子的身體在身邊,可是孩子的內心不高興,不快樂,父母這樣的好意卻辦了不好的事情,而且這種不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們能擁有孩子多少年?怎麼可能一輩子陪著孩子?當我們年老離去時,孩子還年輕,他怎麼度過餘生?朋友們,如果你愛孩子,就放開你的雙手,讓孩子展開翅膀飛翔吧,我想,當你看到孩子幸福地生活時,你也會更幸福。
天高任鳥飛
大家可能還記得有這樣一首歌《我是一隻小小鳥》,當時聽到這首歌的時候,我和同學們天天唱,一個人的時候也要哼哼,總是覺得自己就如同天空中的一隻小鳥,總是想飛得再高些,再高些。我記得當時報考學校時,我很想去更遠的地方,我母親有些不同意,她說一個人到外地挺孤單的,就報考近一點的學校吧,出來當個小學老師挺好的。我卻很固執,沒有聽母親的話,反倒是父親的話堅定了我遠飛的心。父親說:“去吧,能去多遠就去多遠。”後來我母親告訴我,我父親經常開導她說,孩子有自己的事情,不要阻止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