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愛孩子要懂得適時放手(5)(1 / 3)

有的科學家甚至認為,在部分人身上的潛能連1%都還沒有被利用。為此,很多教育家也提倡,要多發揮孩子的潛能。幾經轉變,很多爸爸媽媽卻偏離了這個“發揮”上,他們不知不覺地在挖掘自己看好的潛能,卻又不停地埋沒和限製孩子本就有的潛能。

我們小區有個年輕媽媽楊女士,女兒瓊瓊剛剛三四歲,有一天,我見到她拉著正哭泣的女兒在走。我問:“怎麼掉眼淚呢?”

楊女士悄悄對我說:“要去上舞蹈的課了,不樂意了,我說了幾句就哭了。”

我小聲說道:“是不是說重了?哄哄吧,別讓孩子這樣去,你看哭成小淚人了。”

楊女士說道:“女孩學舞蹈多好啊,我小時候想學沒學成。可她倒好,舞蹈也不想學,也不喜歡彈琴,不知道她有什麼潛能。愁死我了。”

我說:“孩子小,喜歡的東西應該多才是。既然不喜歡去,就不要逼著去了,學點別的。”

楊女士說:“先都試試吧。”說著,拽著女兒走了。

孩子已經對媽媽所謂的“潛能”厭倦了,可是媽媽不甘心,“為什麼別的孩子都有的潛能,偏偏自己孩子沒有呢?”抱著“自己孩子不會比別的孩子差”的信念,家長們拽著孩子上各種各樣的潛能班。即使孩子在哭泣,即使孩子在地上打滾,也要從孩子身上找到一個潛能來。而家長們所謂的潛能,無非是別的孩子都在上的舞蹈班、繪畫班、鋼琴班。

可是,家長在忙碌中,卻忽略了孩子真正喜歡的東西和身上所具有的潛能。

碰巧有一天,我看到瓊瓊在跟著奶奶走,手裏拿著新買的布娃娃,一邊哼著兒歌,一邊擺弄著布娃娃。我看瓊瓊玩得很高興,我就問瓊瓊:“喜歡布娃娃?”瓊瓊說:“嗯,我在給娃娃唱搖籃曲呢。”

我說:“瓊瓊真棒,阿姨也想聽呢。”

瓊瓊開心地唱起來了。我對瓊瓊奶奶說:“孩子唱得真好。”瓊瓊奶奶說:

“可不是嘛,她媽媽不讓唱,每天我帶著孩子,孩子才敢唱。”

我很疑惑:“為什麼?”

瓊瓊奶奶說:“她媽媽說女孩子學舞蹈能練出氣質來,唱歌什麼都練不出來。”

我聽明白了。媽媽想讓女兒有舞蹈家的氣質,就要從小培養跳舞,可女兒唱得這麼好聽,媽媽卻沒有聽到過。我想不是楊女士沒有聽到,而是她的心裏隻有別的孩子身上所閃耀的潛能,根本沒有在意自己孩子身上有著更閃耀的潛能。

法國雕塑家羅丹這樣說:“世界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我想借用這句話來說說家長在發揮孩子潛能問題上的根本原因,“孩子們從不缺少潛能,而是缺少發現潛能的心”,發現孩子的潛能不僅需要家長用眼,更需要家長用心。

呱呱小時候很喜歡玩石子,尤其是到了植物園,看到各種形態的石子都會撿起來。一開始,我覺得石子沒有什麼好玩的,可是呱呱拿著一塊塊的石子在看。“媽媽,你看,這裏有好幾層花紋,可都不一樣。”“媽媽,你看這個是黑色,這個是白色的。”我拿過一看,顏色和形態都不一樣,而且有的並不是純白。我對呱呱說:“有的白色帶點黃,有的黑色也會有白色的花紋。”在和呱呱撿石子的時候,我才發現,小石子竟然是這樣美。沒有香味,也沒有炫耀的顏色,可是就是這樣的小石子,潛藏著很多很多的美。每次撿到一塊石子,我們都要拿給呱呱看,因為在他的眼裏,這些小石子身上一會有著大臉貓的樣子,一會又有著孫悟空的樣子。有時候,呱呱撿到的小石子裝滿了我們的口袋,就這樣,呱呱還是不放棄。等到再次去的時候,我就帶上一個小布袋,告訴呱呱撿到喜歡的石子放在裏麵。等到石子拿回家,呱呱又一塊一塊地擦洗,然後擺在牆邊。呱呱從中挑選了兩塊,一塊是黑亮黑亮的,送給爸爸,一塊是乳白色的送給我。看著呱呱頗有成就感的樣子,我們精心珍藏著這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