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生活證明:如果孩子們隻是‘享受’快樂,而不是經過勞動和精神上的努力而取得快樂,他的心就可能會變得冷漠、無情,對一切都無動於衷。”因此,我極力建議爸爸媽媽們,多讓孩子們自己來。讓孩子自己去嚐試,來做事情,不是不愛他們,而是更愛他們,隻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有自立的能力,有獨立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在以後的生活中不受外界的侵擾,越走越堅強。
陪孩子找回家的路
看到這樣一段話,我覺得很有道理,抄下來與大家一起分享:“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以聚合為目的的,隻有一種愛是以分離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段話時,我立即抄下來給先生看,先生說很有道理。
為此,我們在和呱呱相處時就有意讓呱呱有自己去做的意識。這不是我們的偷懶,也不是我們不愛孩子,而是我們隻希望孩子能在成長中有自立的精神。
我在送呱呱上幼兒園的路上,就會和呱呱認識路上的標誌。
“呱呱,你看這裏有個超市,旁邊還有個理發店,對不對?”我說。
呱呱看到了,然後說:“媽媽,那裏有個麵包店,媽媽給我買過這麼大的麵包呢。”看到呱呱對路上的標誌很喜歡,我就說:“這是快到咱們家的路上的商店,對不對?再往前看,看看還有什麼好看的牌子或者圖案是你喜歡的呢?”
“媽媽,我喜歡那個木馬。”說著,呱呱指給我看。原來是一家照相館前放的木馬。我說:“那是照相館的叔叔放的,小夥伴們照相的時候就可以騎在那上麵。”
“媽媽,我也可以騎嗎?”呱呱問。
“可以啊,不過要等到放學時再來了,這會呱呱和媽媽要先去幼兒園,好不好?”我和呱呱商量了一下。呱呱點點頭。我對呱呱說:“從家裏到這裏,我們路過了好多商店,對不對?一會還要過兩個人行橫道,我們就能到幼兒園了。”
呱呱說:“媽媽,人行橫道是什麼呀?”
我指給呱呱看,然後說:“這是人行橫道,過馬路,我們就走人行橫道。
你看,紅燈亮的時候就站在開頭那裏,對麵是綠燈的時候才能走。”
呱呱問:“媽媽,一會我們就從白線上踩過去,是嗎?”
“是的。”
呱呱第一天上學,一路上的各種事物,他都很好奇,一邊問,一邊想,等到幼兒園門口時,我說:“呱呱,還記得咱們家在哪裏嗎?”
呱呱想了想,搖搖頭。
我說:“沒關係,放學後,我們從幼兒園回家,還記得你剛才說過要騎木馬呢。”
呱呱說:“媽媽,我想起來了,還有人行橫道。”
我笑了笑,摸著呱呱的頭,說:“放學後,媽媽帶你去騎木馬,然後回家。”
就這樣,呱呱在每天的上學路上,有意識地記住家的路線。
呱呱上大班時,我問呱呱:“媽媽不去送你,你能找到幼兒園嗎?”呱呱肯定地說:“能。”我說:“那從幼兒園能找到咱們家嗎?”呱呱說:“能。”
我說:“路線都記住了?”呱呱比劃著說:“順著這邊的路一直走,然後拐彎,走兩個人行橫道就到了。”
我聽了後放心了。就這樣,呱呱記住了家的路線,也在路上認識了不少的標誌。
等到呱呱上一年級後,我們就讓他把附近的街道和家裏的門牌號記住,這樣,不認得路,問問別人就能找到。呱呱說他肯定能找到自己家,就是把眼睛蒙上也能找到。讓呱呱自幼就記住家的路線,我還有另外一層意思,是想讓他以後獨自出門時,有意識地學會觀察周圍。呱呱高二時到青島參加夏令營,來回路上都是坐大巴車,同伴們都玩,他則坐在最前排看路線。
回來還告訴我,他以後帶我和爸爸去玩就不用請導遊了。、正是從認識家的路線開始,呱呱每次到陌生地方都能很快記住路線,同伴們問他怎麼路線記得這麼快。他開玩笑地說自己有認路的天賦。其實,他隻是在小時候路上多看了會風景而已。
在生活中,呱呱但凡有機會自己出去旅行,我們都不阻止。因為我們知道,外麵的世界很精彩,孩子在慢慢長大,他要在長大的過程中感受太多太多的風景。而這些,我們任何一個做父母的人都代替不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