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管有度也是愛(4)(3 / 3)

呱呱上學時,不太會用削筆刀,每天回來就說:“媽媽,你給我削鉛筆。”

我也怕他劃到手,不加考慮地給他削好,放到文具盒裏。幾天後,我覺得不能這樣,孩子會把我當成依賴,我就告訴呱呱自己削鉛筆。

看著呱呱拿著削筆刀,半天弄不好,我就有些著急:“你看,這樣弄,你的手不要放在這裏,這樣握鉛筆。”然後時刻盯著呱呱的手,等到他放鉛筆時,我說:“這樣放,不要那樣放。”

先生走過來,拽著我的袖子,悄悄說:“知道管家婆是怎麼煉成的嗎?

你已經在開始了。”我很生氣地瞪了先生一眼,回頭看呱呱拿著鉛筆在擺放。

從此以後,我提醒自己不能做孩子的管家婆,孩子的事情讓孩子來做,這更是為孩子好。我告訴呱呱:“文具盒是你自己的,鉛筆也是你自己的,想怎麼放就怎麼放,隻要你自己用著方便就行。”

呱呱拿著擺好的文具盒給我看,問我:“媽媽你看。”我說:“呱呱比媽媽擺放得好,鉛筆也削得好,以後堅持下去吧。”呱呱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做家長的,總是覺得孩子的事情管了才盡到家長的責任,可是在孩子看來,“家長真多事”。

在生活中,經常能聽到爸爸媽媽這樣的聲音:

“這孩子,你能不能快點,幹什麼事兒都這麼磨蹭……”

“你看看,鞋帶也沒係好,蹲下,媽媽給你係上。”

“告訴你,這件衣服穿上不好看,你非要穿,你看看,這和鞋子顏色放一起能好看嗎?”

“書包裏裝的是什麼?又是你那些亂七八糟的歌星的唱片?告訴你多少次,把精力用在學習上,每天聽那些烏七八糟的歌,有什麼意思?”

“今天上課好好聽啊,你們老師打電話說,你的成績很不穩定,真不知道你現在怎麼回事?告訴你,你可不能學壞啊,你可是爸爸媽媽的全部希望。

聽到沒有?”

這些爸爸媽媽都是在為孩子著想,是在為孩子好。可是孩子卻不一定領情,也未必就能按照爸爸媽媽的預計來做。而如果家長能夠無為而育,孩子們成長得也許更自在,做得更好。

有一年夏天,正值暑假,我著急開會,在路旁等出租車,等了半個小時才坐上一輛。我問司機師傅今天的車這麼難等。司機師傅笑著說:“現在暑假了,這幾天很多輔導班正報名呢。看您這年齡,孩子也在上學吧?”

我說是的,司機師傅問:“沒給孩子報班嗎?”

我說孩子暑假有活動,不上輔導班。司機師傅笑著說:“我那兩個女兒都沒有上過這些輔導班,現在都大學畢業了呢。”

我和司機師傅聊天中得知,這位爸爸對女兒一直實行的正是“無為”教育,兩個女兒在學習上,他在家裏沒管過,隻告訴孩子多讀書,自己學。

他自豪地說,這次小女兒畢業要應聘一家外企工作,英語在大學裏也過了八級了,回來說應聘上了,一家人都挺高興呢。他說,“這學習上的事情,您說咱能管得了嗎?報這些輔導班估計也能起一些作用,不過輔導班價格太貴,我那兩個女兒也懂事,知道我這個爸爸賺的錢不多,也不報。”

我認真地聽司機師傅講著,聽得出來,他為女兒們長大而自豪,也為女兒們能自立而高興。他問:“剛才已經有好幾個家長帶著孩子坐我這車了,都是外地來的,多辛苦啊。您說這十天的時間,孩子成績能提高多少?家長非逼著孩子幹這個,幹那個,管來管去,害了孩子……”

司機師傅說得很有道理,教育好孩子不在乎你的職業,也不在乎你的地位,關鍵在於你能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思想與觀點。我想,這才是教育孩子過程中最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