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自言自語了幾句,戴著拳擊手套回自己房間了。
為什麼孩子要藏著玩,躲著家長玩?這個問題家長們想過嗎?因為孩子們知道家長發現後會指著他們的頭一個勁地說:“就知道玩,以後能幹什麼?”家長也會直接摔壞他們心愛的玩具。
就這樣,家長管得越多,孩子藏得也越多,躲得也越多。孩子漸漸學會與家長玩“捉迷藏”。“不讓我玩,那我就不在家裏玩,我在學校玩,我在路上玩”;“回來就翻我的書包,我在進家門前已經把書包收拾很好,永遠也別想知道我的秘密”;“偷看我的聊天記錄,那我每分鍾都在清理”,家長的追趕、尋覓,孩子會在心裏說:永遠都別想管到我。
一個藏,一個找,最後家長發現無論自己怎麼管,怎麼努力,也觸摸不到孩子的心。事實上,家長管得越多,孩子“捉迷藏”的技術也越來越高。我這裏所說的孩子與家長玩“捉迷藏”的含義更寬泛些,孩子不單單是行動上會躲著家長,即使語言上也會如此。比如家長問孩子為什麼晚回來,孩子即使是和同學在一起做作業,但就是躲著家長,不願意讓家長知道,早就準備好一些話來應付家長。這個時候,家長要小心了,因為孩子已經在心裏建立起了一堵牆,家長可能永遠也找不到孩子躲在牆那一邊的哪個地方。
不讓孩子管自己,孩子能管好自己嗎
我曾經給一位媽媽提出建議,讓孩子自己管自己。這位媽媽直搖頭,她說:“我們家孩子可不像你家孩子學習好,能管好自己,他哪有那本事啊,你看,這天氣變冷了,我還要給他送幾件衣服呢。”
看著這位媽媽手裏拿著的衣服,我才想起來呱呱長這麼大,我沒有給他送過衣服,也沒有提醒過不同的季節要換不同的衣服。
事實上,很多家長也會這樣想:隻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其他方麵自然也都好。而我認為,學習成績好不一定具備管理自己的能力,而能管理自己的孩子,無論學習成績還是其他方麵,都會與眾不同。
我以前有個鄰居,她的女兒比呱呱大三歲,女孩長得很漂亮,我們很少見到這個女孩,每次見時都是女孩的爸爸去送她上學,我們才打個招呼。
打招呼時,女孩總是低著頭,不看任何人,她爸爸讓她叫什麼,她才輕輕叫一句,而很多時候,我們根本聽不到她的聲音。有一次,鄰居兩口子到我家做客,說女兒要做一套考試模擬題,他們為了讓女兒安心做題就出來了。
兩口子和我聊天中,我才知道這個女孩叫婷婷,學習成績很高,每次考試都排在全校前三名中。說起女兒的學習成績,兩口子是那麼的有激情,他們說女兒將來是中國的居裏夫人。
這時,我說:“不經常見到你女兒,一會她做完模擬題,讓她和呱呱玩會,兩個孩子都是同齡人,肯定有不少話題呢。”
兩人立即說:“我們一會要帶婷婷去英語培訓班了,她半步都沒有離開過我們。”婷婷的媽媽說:“婷婷從生下來,我們就沒讓她多走一步路。上小學,都是老公騎著自行車去送到學校門口,等到上初中,老公每次把她送到公交站牌那,每次接送,老公都算準時間,從來沒讓婷婷等過半分鍾。”
我聽了後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婷婷媽媽接著說:“婷婷從小到大,她洗澡都是我幫她洗,她連自己的頭發都沒有洗過呢。”
看著婷婷爸爸媽媽激動而又充滿希望的眼神,我真不知道說什麼好。婷婷總是低著頭,從來都不看任何人,也許在她的眼裏隻有爸爸媽媽和學習。
我說:“婷婷也不小了,你們還這樣管著她,她以後怎麼自立,怎麼生活啊?”
婷婷的媽媽說:“我們婷婷很聽話,也很懂事,我們說什麼,婷婷就是什麼,從來都頂嘴,這不,剛才說肚子疼不想做模擬題了。我和老公告訴婷婷,做完模擬題,今天任務就完成了,婷婷答應了。孩子嘛,還是離不開家長的,還是管著點好。”
這時,呱呱抱著一本武俠小說笑嘻嘻地走出來從房間裏走出來,呱呱看到有客人,急忙問好,然後倒杯水自己再回屋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