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愛著孩子,但不可能跟隨孩子的一生。要想讓孩子擁有與眾不同的人生,就需要家長在孩子生活中為他們儲存另一種財富:一個好的生活習慣、一句“謝謝”、一次果斷的選擇以及熱愛生活的態度。
1.讓好習慣伴孩子左右
活動一下筋骨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如果把好的習慣用到孩子的生活中,這是種無形的財富。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好的習慣能讓孩子擁有健康的身體、舒暢的心情、豐富的精神。
媽媽們在懷有孩子的時候都會這樣期待:“隻要孩子健健康康就好。”可當孩子慢慢在長大時,媽媽們就不斷地為孩子身上“加壓”:“孩子你要刻苦學習,考上好大學,要為媽媽爭氣。”“爸爸媽媽的後半輩子全在你身上了。”
這些籌碼讓孩子感到呼吸困難,讓孩子連吃飯和睡覺都不能安心。如此而已,孩子的健康又在哪裏?
我和其他媽媽們一樣,在懷有孩子的時候,每天都在祈禱:“寶寶一定會健健康康的。”等到呱呱出生後,我看到健康的孩子,我無比喜悅。我告訴自己,要讓呱呱健康、茁壯成長。呱呱還在繈褓中時,有時候睡醒睜著眼,就會揮動小手,還要用腳蹬。這個時候,我就握著呱呱的小手,一邊輕輕動他的手和腳,一邊開心地說:“我們呱呱要活動一下了。”每當這個時候,呱呱都很高興,手和腳會動得更歡。這樣做,是希望呱呱能在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四肢的活動,也讓他四肢多動動,有利於四肢的成長。當然,幼兒的身體很柔弱,媽媽們在讓孩子活動時,一定要量力而行。我想這樣的活動,總勝過一味地抱著孩子。
呱呱會走路後,我就有意地對呱呱說:“我們出去活動活動筋骨吧。”聽到這裏,呱呱就很高興,總是想第一個走出去。慢慢地,呱呱形成了想要多出去“活動”的觀念。一到晚上吃完飯,呱呱就拉著我要出去活動一番。
在這個“活動”中,呱呱所做的無非是爬樓梯,在小區裏自由自在地走著,甩甩胳膊,踢踢腿。就是這樣的“活動”,我稱之為一種運動習慣。這種活動可以是散步,也可以是飯後出來閑轉轉,也可以是周末某個時間的一種體育運動,隻要呱呱喜歡這些活動,我就認為我的小目的達到了。我要讓呱呱在這些小活動中,慢慢形成一種運動的習慣,讓他從小漸漸喜歡“動”,這樣,筋骨才能強健。
呱呱上小學後,我和先生在周末都會抽出時間帶呱呱到附近學校的操場裏“活動一下筋骨”。一開始,呱呱在前跑,我在後麵跟著;呱呱漸漸長大,我們分開跑步。就這樣,每個人盡自己的力,跑幾圈。呱呱喜歡上跑步,他十二歲時在日記中說:“跑步時,能聽到風在耳邊細語,能感受到心的聲音;我喜愛跑步,因為它能讓我感受自己,也能感受自然。”
對運動的喜歡,讓呱呱主動學習各種體育運動。呱呱五六歲時,我買來乒乓球和球拍,一到家,我就自己用球拍拍球,呱呱很是喜歡,自己也玩起來。趁著呱呱很有熱情,我和先生就給呱呱講乒乓球的基本打法。呱呱很認真地聽著,還不停地把球拍握在手裏擺弄著。小區有老年人活動室,呱呱一放學就跑到那裏和爺爺們打起乒乓球來。一個月後,呱呱的球技長進了不少呢。
呱呱喜歡乒乓球後,也喜歡上和爸爸一起看體育節目,這下了解到了更多的運動項目,也激發了呱呱的運動願望。羽毛球、籃球、足球、遊泳,呱呱各個都參與,而且每次班裏有這樣的比賽,呱呱都踴躍報名,為的不是名次,而是“活動筋骨”。
有的媽媽可能開始擔心了,這麼多運動項目,孩子會不會耽誤學習時間?孩子會不會傷到哪?
我要肯定地告訴媽媽們:請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在這些活動中,不僅不會傷到自己,還學會了保護自己。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對話。
對話一:
孩子和夥伴們玩了會,出了一身汗。回到家裏,媽媽經常生氣地說:“怎麼又去玩了?作業做完了沒有?”
孩子不說話。媽媽接著批評:“哎呀,一身臭汗,難聞死了。你看看這雙鞋,我剛話了伍百元買的,你就這樣玩?”
之後,孩子不穿媽媽新買的鞋出去玩,也很少和夥伴們玩,因為夥伴們覺得和在一起玩的不盡興。孩子沒有了夥伴,每天一個人玩電腦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