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班主任說:“你們家長怎麼連這麼大的競賽都不關心?其他學生都是家長給報的名。”
我說:“呱呱都高二了,自己該給自己做決定了。”
晚上我回去問起呱呱時,呱呱才說他就想測試一下自己化學的水平。
我說:“你們各種考試和競賽應該還有,你們關注的比較多些,我和爸爸有自己的事情處理,沒有時間來幫你選擇,你選擇自己喜歡的就可以。像平常學習考試一樣就行,別給自己太多壓力。”
呱呱笑著說:“我沒想過要拿名次,就想著測測化學學得怎麼樣。老師這麼一說,反倒覺得以後要是考不好就給學校丟人了。”
我和先生都說:“考試是自己的事情,不要把考試和學校、父母聯係起來。”
呱呱說:“好像長這麼大,真沒把考試想太多。”正因為這樣,呱呱會考試,我也相信他有著不一般的考試能力。基於這樣的經驗,我想告訴更多家長們,與其讓孩子考出好分數,不如讓孩子擁有會考試的能力。
7.家庭教育不等於在家逼孩子學習課市
家是第二個教室
說起家庭教育我們都不陌生,可是很多家長們給出的答案卻讓我覺得家庭教育變了味道。在我的家長朋友圈子裏,當我問起對家庭教育的理解時,大多的回答是這樣的:
“提倡家庭教育,不就是讓家長少忙些工作,多陪陪孩子嗎?”一位爸爸這樣說。
“我覺得家庭教育就是讓家長多配合老師,讓孩子利用在家裏的時間多看看書,多學習。”一位媽媽這樣說。
這兩位家長的答案可以說是大部分家長對家庭教育的理解。而事實上,家庭教育的涵義要寬泛的多,家長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有意或無意的教育都稱得上是家庭教育,甚至家庭其他成員比如爺爺奶奶、兄弟姐妹等相處中的影響屬於家庭教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家庭教育,然而,很多家長卻把家庭教育的範圍縮小在“學習”方麵,甚至從孩子剛生下來就開始在家裏進行超前學習。
有一次,我去市裏一位學者的家裏做客。這位學者是某學科領域的高級知識分子,工作上也是一把手,經常得到單位的褒獎。學者招待很熱情地招待了我,並和我就一些教育孩子的問題聊了聊。她在言談中提到,建議我多在以後的文章中提醒家長在家裏對孩子多進行學習教育。
這位學者講出她的經驗之道,在孩子幼兒時期,她每天用兩種語言對孩子進行交流。比如,吃飯時,她要用中英文給孩子講一遍飯桌上的菜,然後她讓孩子說,如果哪道菜,孩子沒說上來。她會告訴孩子沒有資格吃那道菜,直到孩子會說為止。為了強化孩子的記憶,她會在孩子的房間播放兩種語言的兒歌。
我問:“孩子幾歲時,你開始做這些專門的教育?”
她說:“我記得孩子會說話那會。事實上,他早在我肚子裏時,我每天都用兩種語言給他講童話呢。”
我想這也是她的英語比較好,要是英語不好,豈不是要請專門的雙語胎教專家來做這個工作?
正當我在想這個問題時,她說:“現在大家條件都很好,市場上也有很多光盤在賣。我覺得對孩子的學習教育越早越好,這樣孩子一生下來就能熟悉這樣的環境。”
我問:“現在孩子幾歲了?”這位學者說她結婚生子較晚,孩子現在7歲,不過現在擁有的知識超過了11歲的孩子。
我說:“全是在家裏學的嗎?”
她說:“是的,我們在家裏給孩子輔導,學校教育太慢,也太浪費時間。
我計劃在孩子20歲時就讓他上碩士、博士研究生。”
我說:“孩子會不會太吃力?”
學者平靜地說:“現在吃力以後就不吃力了。在學校裏學得都一樣,唯有在家裏不斷學習,他才能不一樣。我要讓他明白,隻有不斷學習的人,才能有所收獲。”
這位學者的話裏我隻讚同一部分,而不同意她讓孩子把家也當做學習的陣地,而且是學習書本的陣地。在學校,孩子需要認真聽講,到家裏,孩子除了吃飯睡覺還要接著“學習”,注意我這裏的學習不同於我之前提到的在社會上的學習,這裏的學習是學習課本,大量的提高智商的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