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裏,我想提醒爸爸媽媽們不注意的一個細節。
走親訪友時,我發現有的家長喜歡讓孩子在眾人麵前計算數學,比如1~100以內的加減乘除,有的讓孩子背誦乘法口訣,等等,孩子計算準確時,大人們誇獎孩子真聰明;而當孩子計算錯誤時,爸爸媽媽們就免不了會說“怎麼這麼笨呢?學費白交了。…‘真笨,這都不會,以後長大了就去搬磚頭吧。”
類似這樣的話,每天在我們周圍都存在,可是沒有家長們認為這樣的話是不對的。
這種自以為的觀點恰恰誤導了家長,也傷害了孩子。也許有的家長說孩子哪有這麼脆弱,但事實上,孩子就是這麼脆弱。也許有的孩子能克服這樣的刺激,可以以此激勵自己好好用功學習爭取做個爸爸媽媽眼中“聰明”的孩子,但這都是在孩子心裏劃了一道“笨”的痕跡。
該玩就玩,不學就是學
我有一個同學卻說自己對童年沒興趣,玩具沒有現在豐富,遊戲也沒有現在的電子化,每天玩的就是泥巴,除此之外就是去農田裏割草,偷懶了就是一頓打。我記得這個同學當年說,等他有了孩子,就讓孩子天天玩,可當他做了爸爸後,完全變樣了,他讓孩子不停止地學習。
我這個同學沒能如願上大學,他覺得是父母沒有好好管教他,由此,他要好好培養自己的孩子,讓孩子來圓他的夢。孩子上幼兒園時學英語,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上奧數班,每天晚上必須做完他布置的作業,否則孩子不能睡覺,即使到晚上十二點。他的孩子也算爭氣,從小學升初中時,考上了市重點初中,這下他覺得孩子圓夢的時期就要快了,很高興地給我打電話,說他的夢就要實現了,還說他要破例帶著孩子出去玩玩。我聽了後還說多讓孩子玩幾天吧。可沒過多久,他又打來電話說,孩子哪也不去,說要把去旅遊景區的車票轉給我們家。我一問才知道,他孩子對他說,他對玩沒興趣,隻想一個人睡會兒覺。
聽了這話,我對老同學說,孩子對玩都沒興趣了。
孩子在玩的時候,家長不讓玩,逼著孩子必須學習,而當家長想讓孩子玩的時候,孩子連玩的興致和能力都消失了。這難道不可怕嗎?當孩子對每天變幻的世界沒有了樂趣,那麼,他的世界是蒼白的,是灰暗的,家長們所期盼的未來之星又從哪裏實現?因此,我想告訴爸爸媽媽們,不要總是把孩子關在屋裏不停止地學習,而應該讓孩子多走出來,多和夥伴們玩,這樣,孩子的心裏才會對周圍的一切有熱情。否則,孩子恐怕連生存在這個世界上都覺得是種痛苦。
在和呱呱相處的日子裏,我一向主張呱呱該玩就玩,不要死盯著書本,因為玩的過程中也有學習。正因為如此,呱呱玩時玩得盡興,學時學得很用心,因為玩讓他的大腦得到了放鬆與休息,從而促進了他更好地學習。這也正所謂“學玩結合”吧。
4.換個說法讓孩子喜歡上學習
用心學,而不是刻苦學
記得我小時候上學時,老師和家長經常說:“要刻苦學習”,而“刻苦”一詞慢慢就成為學習提高的必要途徑。有的家長直接認為“刻苦”就是挑燈夜讀、做大量的題,甚至有的家長在批評孩子學習成績不高時,直接對孩子說:“能考上重點大學的孩子都是晚上十二點以後睡覺,你要是有這種刻苦精神,學習成績也不這麼低了。”
那麼,學習水平的提高是不是真的與熬夜有著必然聯係呢?
我接觸過一個女孩,她說剛開始學英語時,為了能多背英語單詞,晚上經常抱著書背到十一二點,有時候困了,就掐一下自己的胳膊或者用筆尖紮一下手背,但是效率不高,前一天背的第二天就忘得差不多了。可是如果前一天晚上十點就睡覺,第二天一早起來一口氣能三十個單詞,而且不容易忘記。從那以後,她晚上不再熬夜,不再死撐到十二點。
我很讚同這個女孩的做法,因為她在學習中揣摩出了適合自己的方法,那就是不做無用功的“刻苦”。
呱呱在上學期間,我沒有要求過他刻苦或者熬夜學習,而是對他說“用心學”,就是說在學習的時候要集中精神,進入到學習中,而不想學的時候不要浪費時間盯著課本上。與其晚上硬撐到十二點多,不如白天打起精神用心學半個小時。這點呱呱也很有體會。
呱呱上初三時有一段時間,老師布置的課外作業較多,而他白天參加的學校活動也多了些,就這樣,很多作業隻能晚上加班加點來做。有一天,晚上十一點了,我看他的燈還亮著,我推開門一看,他困得都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我叫醒他,一問才知道,他的作業還有一半沒做完。我勸他睡覺,他說明天要交作業呢,說洗個臉再堅持一會。
第二天回來,呱呱看上去很累。我問他:“今天是不是上課也沒精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