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笑著說:“中國的哈利波特肯定不叫哈利波特,應該叫頂呱呱。”說完,往嘴裏塞滿吃的就拎著書包上學了。
也許有的家長看到這裏會說,孩子吃飯要慢慢吃對身體好,吃飯不能看書等等,我說這些我都知道,呱呱也知道,但呱呱會管好自己的,這點我相信。
我沒有在呱呱深夜正看小說的時候把書撕掉,也沒有在他急匆匆吃飯時大講科幻小說的危害,也沒有責罵他吃飯的時候不應該拿著書看。因為我知道,當一個人迫切想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不想讓別人打擾,何況孩子在看一本想象力極為豐富的書呢?
正是這樣的寬鬆、輕鬆閱讀,讓呱呱特別喜歡圖書,而且當發現好的圖書時,還會買回來和我們一起分享。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知道學習的人不如喜好學習的人,而喜好學習的人不如樂學的人。樂學可以說是學習的本質與境界,而孩子幼小時對周圍的一切都是樂於認識的,因此,我認為,對孩子的學習最為關鍵的是讓他從小產生對學習的樂趣,即使父母不是老師,不是高級知識分子,但隻要在孩子的成長中,注意培養這種樂趣,我想這比讓孩子上各種學習班要強百倍。
呱呱的朋友很多,用呱呱的話來說就是“天涯海角皆為友”,有的朋友住在老家的鄉村裏,有的朋友遠在海南,有的朋友甚至遠在加拿大,等等。
呱呱說他的這些異地朋友為他提供了很多學習的機會。比如在加拿大的朋友Joy。
Joy是中國男孩,他的父母和我是老鄉。有一年春節回家,我聽說在加拿大的Joy一家也回家過節,我對呱呱說,Joy可能和呱呱年紀差不多,可以交個朋友。
呱呱聽了後,也很高興。我和Joy的父母聊天,而呱呱和Joy一邊用漢語,一邊用英語在溝通。Joy的漢語都是父母教給他的,所以Joy的漢語還很不錯,隻不過在加拿大的時候很少和同齡人用漢語交流。呱呱和Joy那天聊了很多,兩人從喜歡的明顯聊到以後上大學喜歡的專業。看到兩個孩子交流時流露的表情,我覺得他們的友誼會持續下去。
那天分別時,呱呱和Joy留下了電子郵箱,說以後可以在網上繼續聯係。回到家裏,呱呱為他們的聊天特意寫了很長的日記。呱呱對我說他發現不同國家對中學生的培養很不一樣,Joy對社會實踐很熟悉,而且每個學期學校都會讓學生參與公益活動中,而自己這方麵很缺乏。呱呱覺得他和同學們每天呆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學校和家裏,對社區、城市知道的太少太少了。
Joy在回信中介紹了很多加拿大學校的活動,我給呱呱提了建議,可以試著用英文給Joy寫信。呱呱說他也有這個打算。呱呱和Joy商量好,呱呱用英語寫信,Joy用漢語寫,這樣一來,兩個人的語言運用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由於呱呱和Jov所住的地域不同,所以兩個人看到信件的時間也就不同。通常是呱呱這邊還在寫信,Joy那邊剛看到上一封信。呱呱說他們無所不談,遇到青春的煩惱也會在郵件裏互相傾訴;Joy參加了社會實踐或者調查活動,都會將自己的體會講給呱呱,而呱呱也會將自己對一些問題的看法說給Joy。
呱呱還把Jov介紹給他的其他朋友,尤其是把在老家鄉村的小牛介紹給Joy。小牛在縣城高中上學,平時很喜歡攝像,他利用暑假打工自己買了一個照相機,拍了很多家鄉的照片發給Joy,他告訴呱呱和Joy以後他想做一個攝影師。呱呱和Joy都很支持小牛,並且Joy為小牛提高了外國攝影師的作品,呱呱搜集了一些攝影書籍。當一個人遇到問題時,他們都會在不同時間思考朋友的問題。他們之間沒有歧視、沒有附加的條件,有的隻是純真友誼。
在Joy的幫助下,呱呱的英語提高很快,為此,呱呱主動承擔班裏英語簡報的小主編,自稱為呱呱小編。呱呱告訴同學們學英語一點也不難,因為他一直在“享受語言的樂趣”。
當孩子覺得這是一種樂趣時,又有什麼是難事呢?我想呱呱以後對學習並不畏懼因為他知道為自己找尋學習的能力。
3.開心玩,快樂學
植物園的花花草草
有一天周末,我帶呱呱去公園玩,旁邊坐著一個媽媽帶著女兒。我看兩個孩子年齡差不多,就問:“帶孩子去哪裏玩呢?”
那位女士沒有直接回答我,對女兒說:“毛毛,給阿姨說咱們去哪裏呢?”
名叫毛毛的女孩說:“我去學舞蹈。”
我問:“幾歲了呢?”
毛毛說:“四歲了。”
那位媽媽問我:“你帶孩子學什麼呢?”
呱呱搶著說:“去植物園看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