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學習本是一種樂趣(1)(3 / 3)

呱呱上學期間,考試分數並不是班裏最高的學生,但他對學習的態度讓我很放心,也讓我相信他能努力去學習。

呱呱在高二時,有一段時間化學考試分數有些偏低,當他拿回測試的卷子讓我簽字時,聲音低低地對我說:“媽媽簽字吧。”

我拿過來卷子看了一下,很平常地說:“這些錯誤的地方說明你對這些知識點模糊不清,自己找出原因,然後請教老師。”

呱呱說:“這分數實在有些低,都不好意思拿給你簽字了。”

呱呱這樣說,已經說明他認識到這段時間學習過程並不理想,也說明他知道問題出在哪裏。我沒有批評他,隻是告訴他:“這是你學習上的事情,爸爸媽媽相信你會努力的。媽媽不看分數,隻看你能不能把這些書裏的原理變成你自己的。分數不是給別人看的,你說呢。”

呱呱聽了後,信心充足地說:“這些紅叉叉我會把它們一個個消滅掉的。”

我認為,現在太多的家長隻關注孩子的學習分數,而對孩子學習的態度置之不理。家長隻在乎分數,這直接告訴孩子隻需要拿回來分數就可以了,那孩子對學習和知識的態度又是什麼呢——爸媽說“隻要考高分就可以。”

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鏈的源頭。

己學習原本就是快樂的

媽媽,我想認識好多字

呱呱上幼兒園期間,老師總誇獎呱呱認識的字比較多,而且知道的童話故事也多,呱呱經常很積極地上講台給夥伴們講故事。老師還問我是不是平時教呱呱認識了很多字。我說,沒有刻意教,都是呱呱主動要求認識的。

呱呱會說話比較晚,一般小孩一歲時就能叫說些簡單的詞,可是呱呱一歲半時才會叫“媽媽”。當時我就擔心呱呱會不會對語言不敏感,可是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呱呱很快就能說出很多很多的詞組和句子。

每天我給呱呱講童話故事的時候,都將呱呱的小手放在圖書上,讀到哪個字,呱呱的小手就會指到哪個字。這樣幾個月後,呱呱自己就記住了很多故事,有時候也會把故事的結尾混淆到一起,但我沒有苛求他記住故事,而是憑著他的想象和記憶,讓呱呱自己來講。

記得呱呱有一次問我:“媽媽,這些字你都認識嗎?”

我說:“是啊。”

呱呱說:“媽媽我也想認識(字),那樣的話,我就能看好多的書了。”

我說:“好啊,你要是在看書的時候又不認識的字就問爸爸媽媽,以後呱呱比爸爸媽媽認識的字還要多呢。”

帶著對童話故事的渴望,帶著對字的好奇,呱呱開始了“學習”——識字。

每次當我們買來新的童話書時,呱呱都愛不釋手,抱著書高興半天,一頁一頁地翻,然後指著書名一個字一個字地念,看到目錄裏和正文不一樣時,呱呱都會問這個是什麼,那個是什麼,然後問這個怎麼在這裏,那個標題比裏麵的字大,等等。我們都會耐心地告訴呱呱。呱呱雖然不知道什麼是目錄,什麼是內文,但聽了後,他會從目錄裏找他認識的字,然後翻著找頁碼,這樣一來,呱呱也對數字有了初步的認識。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沒有因為呱呱認錯了字批評他,也沒有因為呱呱遇到不認識的字而笑話他,更沒有強迫呱呱一天必須認識多少個字。就是在享受童話故事中,呱呱認識的漢字越來越多,而他並不知道自己一下子就認識了這麼多字。

有的爸爸媽媽在孩子對書和漢字感興趣的時候,卻往往用另一種方式澆滅了孩子的興趣。比如當孩子有不認識字要問爸爸媽媽時,爸爸說去問媽媽,媽媽說去問爸爸,要麼就來一句:“你這孩子怎麼這麼煩人,不認識的字以後上學就認識了,別總是問來問去的。”孩子聽後,生氣地把書扔在地上,撅著嘴走開了,而他對“學習”的熱情也許就這樣消失了。當孩子上學後,有不認識的字時也不再去問爸爸媽媽,而是選擇了逃避,因為他覺得以後這個字他長大後會認識的。就這樣,在他的學習過程中,他遇到的問題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厭煩“學習”。

漢字是我們的母語,也是我們以後更好地閱讀、學習的基礎,為此有的爸爸媽媽急切地希望孩子越早識字越好,在孩子還睡在搖搖籃時便拿著拚音和漢字表念給孩子聽。有的爸爸媽媽甚至在家裏的每個角落都貼上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