呱呱說的有道理,成人在考慮問題時涉及太多人情世故,而孩子們想得很直接,說的也很坦率。在他們看來,成人往往做一些可笑的事情。這讓我想起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首詩:
人人都說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為小孩小,
你比小孩還要小。
因此,爸爸媽媽們在與孩子的相處中,不能因為孩子年幼就輕視孩子,不能因為孩子年幼,就認為孩子無知,事實上,孩子也是大人,他們甚至比有的成人還要真誠,還要明白事理。他們用自己最真實的一麵映射著成人的種種言行。
聽懂孩子的心裏話
我剛畢業時曾經在一所小學工作過一段時間,當時學校領導安排我代一、二年級班的語文課。學校不大,每個年級隻有一個班。但由於語文課是基礎課,所以我的教學任務也不輕鬆。我當時沒有多少教學經驗,有時候上課喜歡給學生們朗讀一些文筆優美的文章或者童話。
上課的時候,看到孩子們坐得筆直筆直的樣子,一雙雙充滿對知識渴望的眼神,我就感覺到自己如同他們一樣,用心讀著每一個文字。我對學生的要求就是在聽了故事後,寫出自己想說的話。有時候課上的時間不多,就讓學生第二天交來。
一年級的學生寫的比較少,大多數是一兩句話,而二年級的學生寫的較多些。有一天,我給一年級的學生讀了一篇《小紅帽》的童話,讀完後下課鈴聲也響了,我就要求學生明天寫好後交上來。
第二天,我翻開學生交來的作業本。孩子的想象是豐富的,也是奇特的,而有的孩子的想法又讓我百般猜測。
一個男孩簡短地寫道:“(如果)我被大灰狼吃到肚子裏,我jiu(就)不出來了。”
我在猜想,是不是他的爸爸媽媽責備他了,或者覺得寫作業很痛苦,而寧願待在大灰狼的肚子裏?
我想了想,在這個學生的作業本後麵寫上:“為什麼喜歡大灰狼的肚子呢?”
後來當我再要求交作業時,我看到男孩在後麵寫著:“媽媽很煩。”是什麼事情讓孩子這樣反感媽媽?我覺得想和學生聊聊,也想找機會和他的媽媽談談。
下課休息時間,我故意讓那個男孩幫我拿本書,然後我對他說,這個童話書可以借給他看。男孩很高興,接過書後,問我:“老師,我可以隨便看嗎?”
我說:“可以啊。”
男孩輕輕翻開書,在找什麼。我問:“你找什麼呢?”
男孩不好意思說,其實我知道他在找書裏的大灰狼。我說:“在這。”
男孩看了看,對我說:“老師,這個大灰狼太小了,肚子裏放不下小紅帽和外婆。”
我說:“你覺得大灰狼應該多大呢?”
男孩說:“這麼大。”說著用手比劃。
我說:“大灰狼把小紅帽和外婆吃到肚子裏,你不害怕大灰狼嗎?”
男孩說:“我不怕,我能打過大灰狼,到時候把她們救出來。”
我對男孩說:“那你要是跑到大灰狼肚子裏,還想不想出來?不想爸爸媽媽,還有這麼多小夥伴嗎?”
男孩低著頭說:“不想媽媽。”
我說:“其實媽媽很疼你的,是不是你做了什麼事情,媽媽不同意呢?”
男孩說:“嗯。媽媽總說我惹她生氣,可我沒有惹媽媽生氣。”說著,男孩很無辜地看著我。
我想孩子的媽媽可能誤解了孩子,在孩子看來,他並沒有故意讓媽媽生氣。我在家訪的時候,發現這個男孩的媽媽總是說孩子總愛惹她生氣。她給我舉了一些例子,比如早上起來穿的衣服不是她挑選的,吃飯的時候故意和她做對,她說多吃這個菜,孩子就故意不吃,等等。
聽完這個媽媽的陳述,我才知道,原來她說的那些孩子確實不喜歡,而不是孩子刻意和她做對。而她在看到孩子做的不符合她心意時,總是說:“媽媽,求你,能不能不這樣。”天天這樣說,孩子覺得有些煩了。
我拿出了孩子的作業本,我勸她,孩子寧願待在大灰狼肚子裏,也不想聽到媽媽這些話。而孩子的喜好,這位媽媽卻從來都不在乎。
聽了我一番解釋,這位媽媽沉默了片刻,很慶幸的是,這位媽媽能理解我這樣說的意圖。她表示她會注意自己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