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做好爸媽的角色(4)(2 / 3)

我愣了一下,回頭看先生,果然被先生說中了。當孩子看到爸爸媽媽不高興時,害怕受到責罵不主動問話,等到爸爸媽媽不生氣時,會試探性地問話,直到他覺得答案滿意。

我對呱呱說:“媽媽剛才心情有點不好,是媽媽自己的事情,媽媽已經處理好了,呱呱不用擔心了。”

呱呱說:“哦,媽媽肯定是犯了錯,挨領導批評了。”

我說:“是啊,不過媽媽以後會努力做好的,爭取像呱呱一樣受到表揚。”

呱呱聽了後,高興地說:“媽媽,這個蘋果獎給你。”

聽呱呱這樣一說,我一天的不快樂情緒頓時消失了。

如果我不克製自己的情緒,一回到家就責備先生和孩子,都是因為給他們做飯,送他們上學自己挨了批評,自己在單位丟了人,結果肯定是另一番情景。我慶幸自己沒有把剛才埋怨的話當著呱呱的麵說,否則,呱呱不知道有多難受。從此以後,我和先生就互相監督,在家裏,遇到任何不快樂的情緒都要講清楚,而且不牽連孩子,尤其不能把責任推卸到他人身上。

從那次我遲到後,我和先生商量好每天起床及做飯的時間,呱呱早上起來也加快了速度,我再也沒遲到過。

我接觸過一個這樣的媽媽,她生孩子時正好單位實行裁員製度,她不得已把工作辭掉,等到孩子兩歲時,她開始找工作,卻找不到令她滿意的工作。每次見到她時,她都要重複著一句話:“孩子害得我沒了工作。”

我問她:“是不是對工作要求過高了?”

她說,現在也有兩家公司已經決定錄用了,可是她覺得達不到她的要求,她說之前的公司是外企,出國機會多,可以學到很多,就為了孩子,現在“淪落”到這個樣子。

我勸她:“先上班,等孩子稍大些,可以再換更好的。”她說:“到那個時候,哪家公司要年齡這麼大的?哎,要是不要這個孩子好了。”

看著她滿眼後悔的樣子,再看看她旁邊可愛的孩子,我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了。孩子一出生,媽媽辭去了工作,失去了出國的機會,失去了晉升的機會,而這一切似乎是孩子拖累了媽媽。可是這些源頭又能埋怨孩子嗎?

我接觸過一個女學生,她每年的春節都不願意回家。她說她寧願自己一個人在陌生的街頭流浪,也不想回家。她對我說,爸爸媽媽原來在上海工作,媽媽懷孕後,爸爸媽媽搬到了中等城市,可是,爸爸的能力卻不得已施展,本以為是個男孩會高興些,可是她一出生,爸爸就很少笑了。她覺得她是家裏多餘的,甚至是爸爸的罪人,她從小就想逃離那個家,遠離那個讓她產生罪惡感的地方,而她現在做到了,因為她憑著自己努力學習考上離家很遙遠的大學。她說她自由了。

真不知道這個女孩的爸爸媽媽聽了這番話有何感想。大人們失去了工作,不反省自己的能力,卻將責任歸咎於孩子身上,難道不覺得很幼稚嗎?孩子的出生是沒得選擇的,為什麼爸爸媽媽們總是將自己的失敗歸於孩子呢?

我想這些孩子在內心是痛苦的,他們一邊接受著自己成長中遇到的問題,一邊更是忍耐著這種巨大的“罪惡”——害的爸爸媽媽沒了工作。我呼籲爸爸媽媽們,停止你們那些幼稚的責備吧,讓孩子無憂無慮地、健康地成長。

5.遊戲的魅力

小遊戲解決大問題

呱呱三歲時,要去醫院打預防針。我帶著呱呱剛走進醫務室,就聽到幾個小孩已經在大哭。因為我和呱呱在家裏事先說好,今天打一小針防止生病難受,呱呱點點頭表示他會接受這一小針的疼。

輪到呱呱打針時,護士看著呱呱一臉鎮定的樣子說:“真是個男子漢。”

聽了這句話,呱呱似乎更覺得自己應該勇敢地麵對這一針。可打針畢竟是有疼痛感的,當針管刺進呱呱皮膚的一瞬間,呱呱“啊”地叫了一聲,我說:“呱呱感覺到疼了,是吧,和媽媽一起數數,媽媽保證,呱呱數到20的時候,就打完了。”我起了頭,小聲地數著數字,呱呱也開始數,不一會,針打完了。

呱呱看著我說:“媽媽,還沒數到20。”

我說:“那我們接著數吧。”數到20,呱呱似乎也忘記了剛才的疼。

走出醫務室時,還有好幾個孩子還沒有打針就在大喊大哭,呱呱看著同伴如此哭泣,問我:“媽媽,他們是不是和我打的針不一樣?”

我說:“一樣的,不過他們有些害怕打針吧。”

回家的路上,呱呱一直悶悶不樂。我想,大概他還在想醫院裏的同伴和打針的一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