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要尊敬教師和科學家,他們同樣對社會、對我們做出了很多的貢獻。
如果沒有教師,我們可能認識不了這麼多的字,也可能學不到很多知識,沒有科學家,我們肯定用不上電、看不了電視,對不對?”
呱呱還是有些不服氣的樣子,我想他可能心裏還是在和批評自己的老師賭氣。但我不能讓他因為此事而憎恨老師,憎恨學校。
我說:“老師也會有錯,不是所有的話都是對的,當我們發現時,要指出來,如果一個老師敢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說明他是個了不起的老師。我想你們老師並不真的懲罰你,而是認為你在起哄了,搞得全班同學都笑她,所以有些生氣。要是以後上課時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舉手,然後說出你的不同意見。或者等到下課後找老師直接談。”
呱呱不說話,過了一會,他說:“我向老師道歉,不過讓我重新寫作文,我做不到。”
我說:“你向老師真誠道歉,如果老師還是要求你寫教師或者科學家,你可以不寫。”
我支持呱呱的做法,並不代表我告訴他不尊敬老師。事實上,我們很多教師在工作中養成了一種“高高在上”的習慣,習慣讓學生聽從自己的一切。就像寫作文一事,完全可以讓孩子寫自己心目中尊敬的人,而沒有必要按照自己的意願讓學生順從。
在這裏,我想多說的是,學校教育一直的呼籲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批判能力,那麼我們就應該不僅僅是培養,而是在孩子的成長中,不要讓孩子順從我們這些年齡比孩子大的人。
呱呱上幼兒園時,我每次送他,我從未說過“聽老師的話”,而是告訴他“玩得開心。”呱呱每次回到家我問“今天玩得開心嗎?”而不是問他:“今天在學校聽老師話了沒有?”因為我不想讓我的孩子從小就養成順從的思維,更不想他以後沒有自己的觀點。
4.工作與孩子.孰輕孰重
遠離“工作忙”這個借口
有一次,我一個大學同學建議在這個城市工作的六個同學一起聚聚,因為大家有兩年的時間沒好好聊聊了。我聽後,立即表示讚同,而且建議家屬們都參加,到郊區的公園野餐一番。到最後,我們五個人都定了下來,唯獨缺同學老郭。這個老郭開個小公司,看著公司不大,可是業務好像挺多,每年也挺能賺錢。老郭一聽老同學們要聚聚,表示很高興,可是遺憾的是他沒有時間,他要去上海談業務去。不過他說可以讓他妻子和孩子去參加。
我聽後,也隻好說遺憾了。
老郭是我們幾個同學中工作最忙的一個,偶爾逢年過節,我們才會打個電話問候一下。雖說在一個城市裏,可見麵的機會少之又少。
等到周末的時候,我們五個同學,加上各自的愛人,老郭的妻子帶著孩子也來參加。我們大人們坐在一起聊天,孩子們在旁邊玩耍,他們的年齡相仿,有的大的講著班級的趣事,年齡稍小的則羨慕地聽著。當談到老郭的時候,老郭妻子表示下次一定讓老郭來,也可以休息一下。我們調侃到老郭就忙著賺錢,賺那麼多錢不知道享受生活。
老郭妻子說:“他每天忙的都不知道孩子現在多高,穿多大碼的鞋了。
上次回來,看到我給孩子買的旅遊鞋,他以為是給他買的,說顏色太花哨了。
我說給孩子買的,他吃驚地問我孩子的腳都這麼大了?”
玩笑歸玩笑,我們也都勸老郭妻子,讓老郭多陪陪孩子。老郭妻子說,老郭是個閑不下的人。
我說:“老郭真應該多在家陪陪你們了,這工作,你說忙不完就沒完沒了,你說忙完了,也就忙完了。”
中午我們吃飯的時候,我們幾個同學特意給老郭打電話,老郭在電話那邊忙著說陪客戶吃飯,沒時間和妻子、孩子說話。他妻子和孩子也習慣了老郭的“工作忙”,我看著老郭的孩子拿著遊戲機一直在玩,似乎他對這樣的聚會並不在意,他隻關注自己手中的遊戲。我問老郭妻子,嘉嘉是不是不愛說話?她說嘉嘉對這樣的聚會不喜歡,還是她硬拽著來的,每天就知道玩手機、掌上遊戲機。說完,她囑咐我,千萬不要告訴老郭,老郭要是知道了肯定很傷心,每天在外忙死忙活的就是為了能送孩子以後出國上學,要是知道孩子隻知道玩,那要氣瘋了。
老郭這樣拚命賺錢就是為了讓孩子出國留學,可是他不知道,自己這樣忙,忙得連孩子生日也忘記了,忙得連孩子多高了都忘記了,忙得連和孩子說話的時間都沒有。賺再多的錢,孩子即使能出國留學,這樣的意義又有多大?孩子沒有父愛的嗬護,他長再高,以後處理各種問題又能依靠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