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小孩的奶奶讓孩子別玩了,該回去吃飯了。小孩看著呱呱不走,也不走。兩人越玩越高興。奶奶裝作很生氣的樣子說:“你要是不走,奶奶不管了。”小孩對奶奶的話仍是置之不理。那位奶奶看著我,也想讓我把呱呱叫回去。我剛要開口,那位奶奶就說:“快點聽奶奶的話,趕緊回家吃飯。”
那個小孩還是在玩。奶奶就不耐煩地說:“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爸爸媽媽一會把飯菜都吃完了,就不給壞孩子留。”
呱呱看看我,問:“媽媽,爸爸是不是把飯菜都吃完了?”
我聽了說:“媽媽還沒做飯呢。呱呱還想玩嗎?”
呱呱回頭看看剛才的夥伴被奶奶拽走的背影,又看看我,小聲問我:“媽媽,我還想玩會那個。”說著指給我看那邊的器材。我說:“呱呱要是還想玩,媽媽就陪你。要是不想玩,我們就回去。”
呱呱說:“那我是壞孩子嗎?”
我問:“呱呱不是壞孩子啊,在媽媽眼裏,呱呱是個好孩子。”
呱呱接著問:“那個小朋友是壞孩子嗎?”
我聽出來呱呱的意思了,他的意思剛才自己的夥伴被奶奶說成是壞孩子了。我說:“剛才的奶奶想讓小朋友回家吃飯,她擔心小朋友餓了,可是小朋友並不是壞孩子。”
三歲的呱呱說:“媽媽,我不做壞孩子。我們老師說,不讓我們和壞孩子玩。”我突然覺得沒有辦法給呱呱講清楚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可是這個問題又必須讓他慢慢知道,否則單純地聽一個人說另一個人是好是壞,他就盲目地判斷自己的夥伴。
呱呱一個人玩了幾分鍾,覺得沒有了興趣就說回家。在路上,我問呱呱:
“你說什麼是壞孩子呢。”
呱呱說:“老師說不聽老師的話就是壞孩子。”
我問:“那他們怎麼不聽老師的話了呢?”
呱呱說:“老師唱歌的時候,他們總是不坐好。還總欺負班裏的女孩。”
我對呱呱說:“老師唱歌的時候,要對老師尊敬,如果故意起哄或者搗亂,那就有些不好了。可是如果他發現了老師唱錯了,或者他想上廁所之類的,就不能說是壞孩子。但是欺負別的同學就不對。”
呱呱說:“媽媽,不聽大人的話也不是好孩子,對嗎?”
我說:“剛才和夥伴玩耍,你們確實想玩會,那就不能說是壞孩子。可是如果你們是故意不回家,就想讓爸爸媽媽著急,那就不好了。因為爸爸媽媽擔心你們玩的時間長,小肚子餓了。”
呱呱說:“媽媽,那我想玩的時候,你就陪我。要是我餓了還在玩,我們就回家。”聽著呱呱的邏章,我有些笑了。呱呱似乎明白了,可我覺得我很難判斷出他玩的時候是不是餓了。看來,呱呱在玩的時候,他自己會有個分寸了。
“聽話”,也許是爸爸媽媽給孩子說得最多的一個詞。我想爸爸媽媽讓孩子聽話,是認為孩子是小孩子什麼事情都不懂,所以爸爸媽媽讓孩子聽話,是為了孩子好。基於這樣的動機,爸爸媽媽是好意的。可是在孩子看來,這並不好。想多玩一會,可是爸爸媽媽不讓玩,要聽爸爸媽媽的,否則就不是爸爸媽媽的好孩子;想穿紅色的衣服,可是爸爸媽媽不喜歡紅色,必須聽爸爸媽媽的話買藍色的。就這樣,“聽話”的孩子在幼小的時候可以什麼事情都依著爸爸媽媽,而當長大後,他們要麼反抗,要麼順從。
我原來工作的學校裏有一個張老師,是我們教學組的副組長。妻子在三十五歲時生下兒子,甚是關愛。而兩人對兒子最常說的詞就是:“兒子,聽話。”
記得隻要同事把孩子帶到學校時,同事們一問孩子話,孩子就回頭看爸爸媽媽,同事們都會說該叫什麼,該問候什麼。我的桌子上擺著兩盆花,上麵有呱呱畫的可愛笑臉。小男孩看到我桌子上的小花盆後,就一直在看。
我問他:“喜歡嗎?”小男孩點點頭,但就是不說話。我看孩子喜歡,就決定送給他。同事看到後,回頭就嚴肅地問孩子:“你向阿姨要了?”孩子搖搖頭。我急忙解釋。我想小男孩喜歡的並不是花,而是上麵的笑臉。張老師是個耿直的人,她說她對孩子的教育一直采取嚴格管教。她從孩子的手裏拿過花盆,對孩子說:“不是告訴你,不能拿別人的東西嗎?你怎麼就是不聽媽媽的話?”張老師一邊說一邊給我眨眼睛。我能理解張老師的意思,不能讓孩子養成向別人要東西的習慣,即使別人送的也要推辭。